早在2004年底,就对外征集过意见的汽车三包规定,历经7年,终于又有了最新进展。10月20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正式截止。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将召开立法听证会,把各方意见摆上台面。这一回,我们似乎感觉汽车三包政策离我们不远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却十分落后。消费者买车后遇到质量问题,经销商和厂家的解决方法多是“只修不换”,给出的理由就是没有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规定。渐驶渐近的汽车三包政策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汽车专家贾新光:三包政策时机成熟
“和前一次相比,此时出台汽车三包政策时机更加成熟,不仅是汽车企业实力大幅提高,百姓维权意识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政策风向标的变化。”汽车专家贾新光在接受记者连线时如是说。
他说,产品质量法里对存在质量问题产品的修理、更换、退货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规定,但这种规定总体上比较笼统,而且长期以来,汽车产品一直没有被纳入三包规定中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最大意义在于为汽车三包提供了进一步的、具体的法规依据。今后,一旦有企业出现了违反三包的情况,质检部门可以进行监管。同时,消费者在维权时也有了法规上的依据,而不会投诉无门了。
消协副会长杨红灿:召回事件敲响警钟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国产汽车质与量的平衡发展成为消费者最突出的需求。最近一两年,国内外品牌此起彼伏的召回事件,已对汽车质与量的平衡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汽车消费纠纷也大量出现。近几年消协关于汽车消费的投诉量增加很快,2010年上半年为6220件,2011年上半年为8235件,同比增长32.4%。其中,2010年第三季度为3549件,2011年第三季度为4069件,同比增长为14.7%。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