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三秋期间,我市坚持“夏秋并重、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克服秋作物播期偏迟、前期干旱、后期阴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精心组织秋收秋种,强化技术指导,扎实推进高产创建,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我市受特殊天气因素影响,秋作物成熟期推迟,各县市区及早动手,精心准备,立足于抢天夺时,及时应变,集中人力、物力,全面落实防雨涝、防病虫、防早收、防霉变措施,全市玉米实时收获。各地充分发挥机械拥有量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的优势,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扩大深耕深松面积,边还田、边施肥、边深耕,努力加快三秋进度,确保精细整地、适时播种。
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行动”,继续组织518名科技人员分包全市1783个有耕地的行政村,开展三秋生产技术服务。以深耕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麦播病虫害防治、适期适量播种为重点,大力开展麦播技术培训。据统计,全市共出动宣传车90余台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发放秋田管理、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资料19万余份,已取土样6500个,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200余万亩。
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共建设秋粮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6个,面积32.96万亩。其中16个万亩示范片亩产超过800公斤,30个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最高达到1100公斤。
同时,我市开展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大型农资批发单位及农资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排查,依法打击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三秋期间,全市共查获假冒伪劣农作物种子3000公斤,农药332公斤;市农业局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检验小麦种子样品680份,对不合格的小麦种子进行转商退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