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番田镇,历史文化名镇。境内有龙山、仰韶古文化遗址,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慈胜寺”。
融入现代经济发展大潮的番田镇,坚持“工业兴镇、稳定安镇”战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企业培育力度,使番田镇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骨干企业迅速增长。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番田镇呈现出“工业发展空前飞跃、招商引资强势推进、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高效农业强镇富民”的良好发展势头,由一个经济落后乡镇一举成为温县的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各项工作频增亮点。
(二)面对县域经济百舸争流、蓬勃发展势头,番田镇人不敢须臾懈怠。纵向比较,番田镇的确取得了很多“翻一番”的辉煌业绩。但横向比,却与其他先进乡镇有着一定差距。
如何找清症结,对症下药,全镇上下学习贯彻市、县党代会精神,结合“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实践活动,认真分析问题根源,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本土企业发展空间狭小,企业仍是星星多、月亮少;受地域偏僻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严重限制;土地流转面积虽然逐年增长,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流转激励机制;少数干部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等现象,与当前的形势和工作要求极不适应……
(三)“把脉”之后,究其原因,还是领导方式转变做得不够实,各项工作仍需提升再提升。认清了问题,找到了差距,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提升发展新高度,增强发展新动力。只有更加注重提升发展,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提升发展定位。认真、全面、深入分析研究、总结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实现优势资源效益最大化。“十二五”期间,番田镇要抓住发展重点,一是持续抓好招商引资、骨干企业培育;二是持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大力繁荣第三产业,通过不断提升发展,增强发展的品位,增强发展的潜能。
(五)提升主导产业。以引领和辐射作用,培育和发展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性、高技术性的产业集群,并通过抓好骨干企业培育,搭建企业转型升级平台,抓好企业项目建设,促其产品上档升级,重点扶持煤机制造、精密铸造及模具加工等一批骨干企业;继续加大力度,化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六)提升招商质量。按照“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招大商、选优商”的原则,“精选优商”,并积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实行重点突破”的方法开展“专业招商”,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实现招商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七)提升农业竞争力。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搞好土地流转服务,逐步实现自发流转、分散流转和无序流转向组织流转、规模流转和有序流转转变;加快全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合理规划布局,推进果蔬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业竞争力。
(八)提升三产发展进程。重点抓好东口、刘谢两个新农村建设和番田镇国家重点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东口老子文化园和刘谢生态园建设,力争在3~5年内将两个园地建成标准较高、设施齐全,集娱乐、餐饮、旅游和温泉洗浴为一体的休闲基地,提升番田镇的人气和商气。
(九)提升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大力实施农民致富工程,着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应用农业先进机械和设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好各项政策惠农措施的落实,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十)提升协调发展能力。在加强党建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提升民计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项目实施,重点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土地整理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热度再提升、势头更强劲、发展更给力。相信未来的番田镇,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继续奋力前行,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提速赶超,一个发展水平更高、发展潜力更大、更具实力、更具活力的新番田,将持续高点开局,谱写更加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