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带着对转作风、改文风的真切实践,带着对基层群众的深切感情,昨日,我市新闻战线的百余名编辑、记者冒着寒风走进古温大地,深入农户、景区、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流,掌握实情,体验生活,并将一台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奉献给了温县番田镇东口村的父老乡亲。
昨日一吃过午饭,听说村里下午有演出,东口村83岁的王锡恩老人就掂上小马扎,叫上邻里的几个老伙计,去村里的文化广场“占地方”。
尽管天有些阴冷,可丝毫挡不住东口村老少爷们的热情,14时左右,整个文化大院里已经聚集了三四百名群众,就连相邻的南口村、于村也来了不少。
“这是演啥呀,咋不见锣鼓响,就听着喇叭里唱歌呢。”坐在记者身边的王锡恩问记者。
“平常多忙哩,双休日也不休息,大冷天还来演出,真辛苦了。”看记者边问边记,王锡恩老人心疼地拉了拉记者的手。
节目开始,无论是歌曲独唱、诗歌朗诵、舞蹈,还是戏曲联唱、小品、太极拳表演,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观众赞许的掌声。特别是演员演唱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豫剧选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等唱段时,台下的许多群众还随声附和着、打着节拍。现场热烈的气氛也感动着鼓舞着台上的演员,演唱豫剧选段《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的演员还走下舞台,走到观众中间倾情表演。当焦作日报企鹅男声组合演唱了改编后的《东口人民有力量》时,王锡恩老人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唱得真好,俺村这些年可真是变化大,路修了,建了这个大乐园,过年过节大人小孩都有福利,学校也漂亮着呢。”王锡恩一边高兴地给记者介绍村里和家里的变化一边感慨。
“你们记者能人还挺多哩,听了刚才的介绍,看了你们的节目,还真是得改变对你们的看法。”来自于村63岁的魏立木也向记者掏出了心里话,“以前认为记者就会跟领导开个会,心里不怎么相信记者,最近看电视、看报纸,记者们都跟老百姓一块聊,像亲人,这多好。”
记者向魏立木介绍了几年来焦作日报走基层、老区行等反映基层情况的做法以及引起了社会反响后,他竖起大拇指:“不简单,以后有啥新闻或者心里话,就跟你们说。”
“俺们也希望多听你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反映你们的生活呀。”同东口村的老少爷们一同坐在广场的小板凳上,一同欣赏着精彩的节目,一同交流着这几年的变化,谈着各自的心里话,记者不自觉地想起了一句话: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能到最好的课堂里听最好的老师讲课,何止听不到真经,学不好课程,拿不出好的作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