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神形双修 精彩嬗变
图片新闻
温县,“百亿产业”不是梦
这道理 那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图片新闻
又是一个丰收年
太极名片拉动发展快车
图片新闻
文化下乡架起连心桥
文化村的魅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村的魅力
—— 看东口村如何打造软实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赵晓晓

  早就听说温县有个文化村叫东口村,10月30日,记者有幸跟随我市新闻战线“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团来到这里,感受了村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了解了文化给这个村带来的变化。

  一走进东口村,记者就看到了大家传说的“西部乐园”。这是一个投资500万元建成的集活动广场、运动场、休闲娱乐花园、健身场所于一体,各活动室齐全的农村文化中心。走进“西部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三层楼高的大戏台,这在全市都很少见。戏台南边有个小花园,各种花木林立,步道上铺满了鹅卵石,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再往南走,记者看到一个大大的水上乐园,各种水上设施一应俱全。大戏台北边是一个篮球场,篮球场附近有一个文化墙。 

  从这个文化墙上,记者了解到,东口村位于温孟交界的珠龙河畔,仅有458户1800余人,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是道家最早的代表人物老子的悟道地,历史上的名人司马懿、武松、燕青及王铎等也都在这里驻足。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又可以打造强实力。近年来,东口村打出了“文化强村”这张名片:2003年,筹资500万元建成了集活动广场、运动场、休闲娱乐花园、健身场所于一体和各活动室齐全的农村文化中心;2005年,引资350万元建起了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南海垂钓中心和高规格的溜冰场,这些被村民们誉为“西部乐园”。

  建设了文化乡村,乡亲们也尝到了文化的甜头。“以前村里打架、赌博的事太多了,曾经有个村民因陷入‘法轮功’,连自己在外务工的孩子也不顾,最终和孩子失去了联系。现在,100多人的秧歌队扭起来了,20多人的戏班成立了,村里还定期举办运动会,这么多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参加。那个和孩子失去联系的人也爱上了扭秧歌,村里建校时还捐了100元钱。”该村秧歌队和戏班的负责人王绍生告诉记者。

  科技、文化富裕了整个乡村。2004年,东口村干部带领群众开始种植花卉。“刚开始,我们的种植技术不行,对市场也不了解。拿大叶女贞来说,原来以每棵3元的价格从外地买苗,栽培到四五厘米高时,每棵卖10元钱。现在,通过远程教育、农村书屋,我们学到了技术,自己育苗,长到10多厘米再卖,每棵售价200元。如今,全村1200亩的25个花卉品种,每年收入600万元。”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红臣说。

  更可喜的是,乡风纯正的东口村还吸引了7家企业前来投资,其中一位日商在全市考察了多处,最终选择了这里。他的理由是,一个文明、和谐的村庄,一个学技术、肯劳动的村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村庄,肯定是一个稳定团结、积极向上的村庄,企业来到这里,不会有后顾之忧。

  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仅吸纳了村里的100余个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一批人从事餐饮、百货等三产。一对身体有残疾的夫妇,每年仅靠一个饭店就能收入10万元。他们告诉记者:“有了乐园,人多了;有了企业,人更多了;现在,形成了市场,人越来越多了。今年夏天,我们摆3个烧烤摊,一天能卖50多桌。”

  感受着文化魅力,享受着文化带来的甜头,东口村爱文化、学文化的劲头更足更大了:今年3月,该村又计划投资74000万元建设东口文化产业园,分为老子文化园、民俗园、现代文化园、综合文化园4部分8个子项目。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