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一些村通过项目用地迁移,实现了由农村向社区的转化、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中站区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有13个行政村涉及搬迁,该区规划建设和美、和顺2个小区,对9549户、3.9万余名群众进行集中安置。目前,两个安置小区一期项目已建成,共建安置楼34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分配安置住房1100余套,5000余名群众已经入住。在安置群众就业方面,该区对搬迁群众提供免费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已安置1600余人到企业和小区物业工作。
我市牢牢抓住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机遇,推进部分城中村改造,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南水北调城区段全长8.82公里,涉及13个村、33574名群众搬迁,规划建设11个小区进行安置。截至目前,一期征迁已建成安置房33.4万平方米,9091名群众已经入住;二期征迁共需建设安置房63.17万平方米,已建成49.68万平方米,其余正在办理各种手续。为解决群众搬迁后的生活来源问题,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以征迁人口75%、每人2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生产安置用地,各村根据实际和群众意愿,采取建设市场、商用开发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结合村企联建推进。为提升城市品位,沁阳市采取村企联建的方式积极推动旧城改造,促进了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沁阳市太行办事处亢庄社区前身是亢庄村,2008年通过联合房地产开发公司,规划建设8栋高层建筑,目前已有3栋完工,5栋在建,工程结束后,群众将通过面积置换搬入新房。为解决好原亢庄村60户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社区居委会与开发公司协商,将一、二层门面房归原村民所有,并实行股份制管理模式,经营管理由群众选出的代表同居委会共同负责,保证群众一年两次赢利分红。
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沁阳市袁屯村村民原来分散居住在袁屯、藕庵、小李庄三个自然村,占地面积958亩。2005年,针对村里人口少、居住分散、群众住房质量差、占地面积大、空心村现象严重等问题,村两委班子决定通过自然村合并、土地整合推进土地流转,规划建设新社区,使村民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社会福利待遇向城市快速靠近。2008年以来,该村累计投资3800万元建成别墅式住宅85套,50户已经入住。通过自然村整合增加可用耕地157亩,利用土地优势招商引资8家企业入驻,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就近就业。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让该村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就业有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