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树勋、刘正文 通讯员刘昆) 近日,省产业集聚区领导小组负责人对位于新区核心区的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进行检查指导,对该集聚区凸现出的“规划引导、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综合承载、自主创新、高效管理”等“六种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是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它北起新河,南至大沙河,规划面积约26.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20.7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6万余人。今年前9个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3.4亿元,同比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4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40.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57.65%。
规划引导能力不断提升。新区高标准编制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将其定义为河南省重要的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机械制造与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使产业集聚区既具备产业支撑功能以聚集财气,又具备生活功能以聚集人气,成为带动新区乃至焦作市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示范性基地。
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产业特色鲜明,已经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光电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厦工产业园为龙头,区内集中了中轴德汇、科瑞森机械、迈科冶金等3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厦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产能达到1万台/年,二期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利税12亿元,成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中国兵器焦作光电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发展迅速。新材料产业拥有卓立烫印、卓林数码、卷烟材料等10余家企业,拥有全国先进陶瓷产业基地,产品涉及新型印刷材料、功能性陶瓷、再生纤维等多个新材料领域。此外,按照“区中园”、“园中区”的产业布局,这里规划了厦工工业园、光电产业园、汽车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和标准化厂房区等“六园一区”,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
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出土地近1500亩,腾出发展空间;创新供地方式,设立标准化厂房区等小型企业孵化平台5个,集中利用土地2000余亩;建立用地约束机制。同时,确保资金保障,强化人才保障。
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编制完成了焦作新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开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一批社会功能性项目,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加快运作农村安置项目,统筹城乡发展,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完成核心区农村社区改造。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平台得到了较快发展,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基础建立的产学研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9个,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有10家。
高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通过机构创新、管理权限创新积极进行机制创新,实施联审联批、首问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在项目建设方面坚持“四个一”(即一季度一奠基、双月一观摩、一月一通报、每周一汇报)工作制和领导分包责任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