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今日沁阳/视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池岭的守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池岭的守望

  在山崖边坐下来喘口气,是巡护中最惬意的时刻。
  刘小广走在巡护的路上,用镰刀拨开树枝。
  山崖边崎岖的石头路,是刘琪宝每天巡护的路线。
  中午了,护林员生火做饭。
  每天,他们都得从户外的蓄水池挑水。
  捞面配大葱,就是护林员的午饭。
  天很晚,刘小广才巡视回来。他点上油灯,检查劈荆斩棘了一天的镰刀。
  山路上铺满厚厚的落叶,防火的季节到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这里,是沁阳市最北端的常平乡天池岭村,与山西省相邻。要去天池岭,得先经过晋城市下辖的大口村、碗城村。在这里,常年驻守着三个护林员。他们翻山越岭,爬峭壁,下山沟,只为了守护天池岭的三千亩林区。

  林区的负责人讲,全市十数个护林防火点中,天池岭是最艰苦的。深秋的一天,我们一路北上,探访天池岭护林防火点。

  紫红色的牵牛花次第绽放,为平寂的大山增添丝丝灵动。出了碗城村,汽车重往南折。山势越来越陡,面前已没有了柏油路,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土路。两旁一人多高的灌木刮着车窗,发出“哗哗”的响声。路面上嵌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山背阴处还有下雨天积蓄的泥水坑。

  不知拐了几个弯,翻过了几道梁,远处岭上一棵大树映入眼帘。“就是那儿!”林区的负责人喊。那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天池岭护林站。三个护林员快步走上前。最前面的是刘小广,他是天池岭村的“土著”。2002年,整村搬到山下后,刘小广成为村里唯一的村民。“只有我的户口还留在这里。这里紧邻外省,我在,就意味着村子还在。”刘小广的话沉甸甸。作为天池岭村人,刘小广成为天池岭护林员的最佳人选。紧随其后的是59岁的张天成,住在山下的九渡新村。从家到天池岭,得两个小时。60岁的刘琪宝住在山沟沟里的常河村。站在岭上,村里大点的动静都能听清,要走过去可并不容易。他从家来天池岭的路,就是日常巡护的线路。

  今天,我们随刘琪宝一起巡护。老刘手持镰刀在前开路。“出门可少不了它!”老刘一边说,一边拨开两边的荆条和树枝。这里是常平乡公益林天池岭林区,面积三千亩,有上千种野生动植物。三个护林员每人有一条固定路线。早上七点,他们从各自家里出发,一路走一路看,中午前到达天池岭汇合,完成一天的第一次巡查。下午沿原路线再走一遍。拿张天成的话说,“一天里,八九个小时都走在路上!”进入防火季节,他们晚上就在驻地值班。

  老刘一边介绍,一边引我们往前走。这条小路是山民踩出来的。刚下过雨,路面松软。落叶脆脆的,踩上去“嚓嚓”响。坡度大的地方,一下子就能滑出去两三步。遇到岔路,老刘停下来等我们:“虽然天天走,有时一不留神,还是会走岔。”

  一路往深沟里下,两旁的荆棘不时挂住头发和衣服。“山里经常能看到野猪、獾、蛇的痕迹。有一回,四只小野猪在路上转,憨憨的,可好玩。”刘琪宝兴奋地说。

  走了二十分钟,峭壁横在面前。一人宽的小路紧贴山崖,另一边丛生着密密的灌木。透过灌木的缝隙往下看,几百米的深谷让人心惊。老刘麻利地迈过峭壁。笔者手持树枝做的拐杖,一边探路,一边小心翼翼地挪步。“现在叶子茂密。等叶子掉光了,一眼望去空荡荡的,很多人要头晕。”老刘说。

  “有的人把羊赶上山,有的上坟烧纸,有的烘火取暖,这些我们都要管。常常是人走了,我们再把火堆埋起来。”回去的路上,老刘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太阳转到正南,午饭时间到了。仨人分工明确:刘小广烧火,刘琪宝切菜,张天成挑水。驻地就是刘小广家的旧房子,里外空荡荡的。仨人把最西头的一间屋收拾了,摆上两张床和铺盖,值班的时候可以休息。桌子下堆了十来块煤球。平常的日子,他们却舍不得烧。“路上拣点枯树枝就行了。煤球得留到冬天烧。”刘小广说。

  说话间,张天成挑水回来了。离房子一百多米远,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池,里面蓄的是雨水。以前村民们就靠这些水烧洗、喂牲口。“本来年年都能用的,今年不知怎么,水池脏了,水也没法喝,挑回来洗东西用。”张天成遗憾地说。刘小广拿出一个大饮水筒,里面的清水是他从家背上来的。“俺们晌午要么吃挂面,要么下方便面。”掌勺的刘琪宝说。水池边,他们种有大葱、南瓜,那就是下饭的菜。

  “一个月几百块钱,不嫌少吗?”看着护林员简陋的工作环境,笔者脱口问道。“山上用不着花钱!”端着大碗,刘小广调侃自己。从1983年林区试播以来,刘小广就开始了护林的工作。2006年建立保护管理站以后,他正式成为护林员。村子搬走了,家人下山定居了,只有他留了下来。

  深秋的太阳落得早。傍晚,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人家的夜。天池岭上,却只有满天星斗,和一盏烛光。整村搬走后,由于成本高,这里停止了供电。晕黄的烛光中,刘小广和刘琪宝相对而坐,抽抽旱烟,聊聊家常。一天跋涉的辛劳似乎渐渐远去。迎接他们的,将是新一天的黎明,和三千亩大山茁壮的绿色。

  新闻链接

  我市有山区面积2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2%。

  近年来,市林业局立足平原植树造林和太行山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大力组织实施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重点公益林建设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工程,同时还实施了林业持续发展等外资造林项目工程,努力构筑平原林网和山区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全市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2002年以来,修建护林房20 座,修建护林牌850个,建立了常平管护站、仙神河管护站和云台管护站,护林员100余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截止“十一五”末,全市共有林地面积达到1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91%,林木覆盖率25.3%。我市林业承担的县域经济林木覆盖率2010年跃升到全省排名第19位。

  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区”、“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2009年10月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市。

  赵庆丰 王立新  

  图/武玉林 王小星  文/贺弘扬

  本版策划 魏长根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