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表述语历时18个月的酝酿,由290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选出。在反复研讨推敲以及集中民智、会聚民意过程中,北京人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形成强烈共识。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
“北京精神”要靠每个市民去践行
每个北京人都在诠释着“北京精神”,也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这样的“北京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
“北京精神”,既可以体现在出租车司机的一次载客服务,也可以体现在文博机构的一场文化展览;既可以体现在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理论创新,也可以体现在一线工人的工作改进;既可以体现在普通市民给外来打工者的一次指路,也可以体现在去歌剧院观赏一场异域表演;既可以体现在老师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也可以体现在医生节假日坚持上岗的一次手术……
一座城市是由千万个体组成,每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城市的气质,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潜力,而要让个体织成更好、更牢固的“网络”,不能仅靠政府部门的组织,还要依赖社会共同的、内生的信仰。
“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的文明与生机
郑州精神:2008年,郑州精神正式确定为“博大、开放、创新、和谐”。 “博大”,是指郑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开放”,是指郑州城市的鲜明个性和城市品牌。“创新”,是对郑州市历史、现实精神面貌的总结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现。“和谐”,是对郑州地域文化的本质概括。
上海精神:具体表述为十六个字“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城市精神已被公认为是对长期以来上海市民在各项建设中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与处事行为的精炼总结。
深圳精神:形成于1990年,原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8个字。2002年3月至8月,深圳市开展了“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大讨论活动。深圳市委常委会集中全市人民的建议意见,决定将深圳精神重新概括为16个字。新的深圳精神是“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广东精神的实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岭南文化传统和广东改革开放的综合反映。
重庆精神:概括为“登高涉远、负重向前”,一是地域特色的原则:看即知是重庆;二是彰显本质的原则:直透核心、拎出精髓;三是精神导向的原则:明确引导方向;四是通俗精炼的原则:一看即懂,再看成诵,三看不忘。
寻找城市精神需要智慧
纵观现有的各地城市精神表述语,我们发现,虽然这些词句读起来都颇有“气势”,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雷同化的现象明显。许多代表积极的精神状态的词语由于太过为人熟知,也被不少城市同时采用。其中最常出现的例如创新、开放、团结、奉献等。虽然单独来看很贴切,但统而观之则显得缺乏创意。
此外,一些城市由于历史悠久或发展较快,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面貌,其精神特征很难概括。在进行投票选择时,不少城市提供的候选表述语虽然有所重叠,但各有侧重。究竟哪一条最具代表性,其实很难甄选。
“其实,用一两个词句来概括一座城市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冒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概括得好、准确,可能能为当地加分。可如果概括得不好,不但会让参与的市民失望,也会影响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大部分城市现在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可能尚未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城市面貌。因此,在选取城市精神时,如何既能表现既有的城市精神特质,又能体现未来的发展、变化的灵动性,也是个难题。”
当城市精神表述语确定下来后,如何用好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据了解,现在许多拥有城市精神口号的城市,大多将其作为一种创建城市文明的口号,并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一系列围绕城市精神的宣传活动。
然而,这种宣传活动往往集中在这一精神刚诞生之时,缺乏持续性。另一方面,关于城市精神的宣传往往“对内”重于“对外”。它可能停留在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中,但其作为城市名片、向外宣传城市形象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本报综合)
近日,历时18个月酝酿的“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引发各界对于城市精神的热议。城市精神外露为城市气质,内聚为城市灵魂,使那些朝夕相处的市民认同和追随。历经岁月风雨淘漉,历经一代代人的聚散演绎,城市精神既在日渐沉淀中涵养滋润着城市人,又在城市人日积月累的创造中丰富而充盈,既串起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一座城市是由千万个体组成,每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城市的气质,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潜力,而要让个体织成更好、更牢固的“网络”,不能仅靠政府部门的组织,还要依赖社会共同的、内生的信仰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