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定期体检在不少企业和单位员工眼里,已成为一项必不可缺的福利,但最近的一系列调查和报道却显示,还有很多企业没向员工提供体检机会,即使提供体检也有走过场之嫌。
不久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李涛指出,目前我国国企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在30%左右,中小企业约为3%,平均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不到10%。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431人的在线调查发现,40.9%的受访者每年都享有企业或单位安排的体检,20.5%的人两年一次体检,8.0%的人每3年或3年以上一次体检,其余三成人(30.6%)根本没有定期体检。
调查还发现,63.7%的人觉得很多单位完全不重视员工体检,90.6%的人期望用人单位应定期为员工安排体检。
医学专家黄建始和陈君石曾在《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一文中提出,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而最健康的70%的人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研究还发现,8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治疗那些可预防的疾病上。
为此,不少专家提出,进一步普及健康体检,不仅可以帮助更多人提早预防和发现疾病,还可以节省公共医疗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受访者提出,单位组织的福利体检项目基本是统一的,过于模式化,没有对不同情况和工种的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体检。《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也显示,76.4%的受访者认为单位安排的体检走过场,没针对性。
“身高、体重、血常规、心电图,单位体检每年都是这几项。这些常规检查能检测出问题吗?”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从尘肺到职业性皮肤病,再到一些‘白领’常有的腰椎疾病、精神疾病,现在的职业病越来越多,体检不该千篇一律。”
卫生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职业病病人的病种也由1957年的14种扩大到现在的115种,50年增加了近5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和一些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医院一般都愿意在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变动一些检查项目,让受检者的体检项目更合理。医院还可以建立跟踪回访机制,把健康检查向健康管理延伸。
中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