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而实习生碍于求职压力等原因往往敢怒不敢言。英国作家塔尼娅·德格伦沃尔德看不惯企业剥削实习生,创建网站指导大学生就业,帮助实习生维权。
曝光黑雇主
德格伦沃尔德自费创建网站“毕业迷雾”,发起“向实习生支付报酬”运动。她在网站上曝光企业剥削实习生的行为,发布黑心雇主名单。
大学生宁愿不要薪水实习几个月,是因为希望找到一份有薪水的正式工作。结果,却沦为廉价劳动力,让雇主得以削减支付薪水的正式岗位。德格伦沃尔德发现,实习期变得越来越长,结束实习后找到工作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英国“匿名实习生”网站调查显示,26%英国实习生做过三份或更多临时工作,39%实习生实习期至少三个月。
无薪成主流
德格伦沃尔德说,低薪或无薪实习先前多出现在政治、媒体和时装等行业,如今蔓延到大部分行业。日益恶化的就业形势是无薪实习大行其道的直接原因。
严峻的就业形势令雇主占尽优势。他们对求职者提出苛刻要求,哪怕申请“入门级”职位也要求有一年工作经验。面临激烈竞争,一些毕业生只好接受无薪实习,以求换取工作经验。
美国的情况与英国大同小异。达娜·约翰是纽约大学四年级学生,去年在一家音乐人才经纪机构做暑期工。她的主要职责是复印、整理文件以及替老板回复日常邮件等,没有报酬。
实习潜规则
尽管低薪或无薪雇用实习生的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监管部门却难以采取行动予以打击。原因在于,处于劣势的实习生往往不愿举报雇主,担心这样会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影响前程。
实际上,不少实习生尽干一些无需要技能的琐碎工作。一名“常春藤”学校的学生在一家杂志做了三个月无薪实习生,每天只是往返时装店和杂志社,运送20至40份用于拍照的服装样本。
一名纽约大学生本在儿童电影制作企业“小飞机”实习,以为能有机会学习动画制作,却被分配擦门把手。
纽约大学还有一名学生到一家中型法律事务所实习,原本得到承诺每小时有10美元报酬。结果,这个学生不但没拿到一分钱,还被分配打杂,例如煮咖啡、扫厕所。为此,纽约大学就业服务办公室专门与这家法律事务所交涉。
学生们接受采访时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甚至不愿公开雇主的名字,因为怕今后找工作遭排斥。大部分雇主否认剥削,坚称实习生在工作中获得经验,有益自身发展。 中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