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特约研究员就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进行了专题研讨。这些特约研究员来自我市市直机关、高校及企业,大家结合焦作实际和工作实际,对我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现将部分特约研究员的发言摘要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马顺利(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我省、我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指导意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立足“学”,深刻领会《指导意见》精神。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组织特约研究员和机关人员认真学习的同时,依托《焦作经济》这一平台,编发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专刊,调动社会各界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围绕“转”,认真筛选调研题目。《指导意见》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提出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特约研究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转到《指导意见》精神上来,转到国家有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
三是重在“做”,深入实际搞好调研。要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关键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关键要在“做”上下工夫。特约研究员要谋在先、做在先,深入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焦作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找准定位,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力争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领导决策。
四是务求“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特约研究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格、一种责任。在调研工作中,要体现实用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建言献策;对紧急问题以及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我市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提供智力支持。
王玉法(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主任、副教授)《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最大的亮点。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焦作应该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积极发挥焦作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走具有焦作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第三,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高起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焦作市服务业总量扩张、发展提速、结构提升。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为抓手,提升“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品牌质量,实现由旅游资源富市向旅游经济强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转变。
王锋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必须牢牢扭住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线,是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线,也是贯穿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主线。作为市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结合焦作市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重视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投资的效率和效益。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两高”项目严格控制,防止项目投资“铺摊子”。新建项目要起点高,防止在原有基础上简单复制或克隆,必须在新技术应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信息化、物流等环节有所提升,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二,除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外,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重组兼并,通过资本运作盘活社会存量资产。第三,要重视产业价值链的全面提升。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导入国际最佳实践,全面深入推进世界级制造(WCM)和持续改进工作(CI),企业发展迈 上由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强势转变的新征程。建议我市要引导企业打造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际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在内涵式发展上有新突破。第四,要构建“总部+基地”的企业群。对有规模、实力强的企业,要引导其像海尔一样实施总部立足创业地、控制全国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一些规模小、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使之尽快发展成为有区域特色或出口加工型的企业。
张广玉 (市旅游局副局长)《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河南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针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提出了“加快发展、加快转变”。加快焦作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大力推动焦作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精品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产品从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型。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组合有序的系列化旅游精品,不断增强焦作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强力促销为手段,加快客源市场从中低端客源市场向高中低端客源市场兼顾转型。积极运作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全力打开中国台湾和韩国、日本等境外高端客源市场,重点开拓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高端客源市场,建立结构合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
以拉长产业链条为动力,加快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高效产业链,使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各项要素发育完善,彼此协调互动、优化组合。
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抓手,加快旅游企业从单打独斗向集团化转型。推动旅游企业由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转变,走“产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旅游企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引导旅行社组建集团或联合体。
张建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要牢牢抓住国家把河南省纳入排污权交易试点省的机遇,率先建成全省排污权和碳排放的交易平台;牢牢抓住我省加快资金、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的机遇,创新交易模式,拓展交易功能,提升交易效果;牢牢抓住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快构建区域共同市场,提升焦作在豫西北、晋东南毗邻地区的主导地位。
要做实“五个服务”,打造“规范、高效”品牌。一要服务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措施;二要服务交易主体;三要服务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和拓展交易平台融资、信息、项目、技术等功能;四要服务领导决策,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规律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思考;五要服务职工,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要加强“五化建设”,提升交易质量。一要加强区域化建设。二要加强标准化建设。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四要加强精细化建设。五要加强规范化建设。
王雪峰(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局长)根据市委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焦作建设的明确要求,我们以建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框架为指导,以健全科学发展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为目标,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一是以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为基础,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二是科学界定政府非税收入,实施分类规范管理。我们将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并按照分类规范管理。三是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宽监管范围。通过开发和应用非税收入管理软件系统,拓宽非税监管系统的控管范围,实现非税收入政策管理、项目管理、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的有机结合,完全实现非税收入资金“以票控费、银行代收、网络管理、资金直达财政”的管理目标。四是加大费源管理力度,建立执收执罚收费项目库。全面掌握费源总量及其结构,费源变动及其特征、缴费能力状况等底数,提高监控水平。五是严格票据管理制度,促进票据规范科学化管理。六是加强彩票业务管理,确保公益金项目的顺利实施。
张秀枝(市委党校马列部教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的辩证统一。
坚持以人为目的,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
坚持以人为手段,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在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投身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事业,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人们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搭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更多的人就业和再就业。
王荣科(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指导意见》在战略定位上把中原经济区确立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并且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软实力”可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科学定位、勇于创新、加快发展,不断增强焦作文化的软实力。一是努力提升怀川文化的影响力。注重挖掘中华姓氏、太极功夫、名人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怀川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做好山阳古城、府城、煤文化等的遗址保护和利用,探索遗址保护机制。促进怀梆等地方剧种、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怀川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二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怀川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三是塑造怀川人文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和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全面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树立焦作发展新形象。
程峰(焦作师专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国务院在《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有五大战略定位,其中第五就是中原经济区应当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一要传承,二要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从而使我们的文化建设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高度统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指导下,应当加大对焦作文化研究、挖掘、宣传、弘扬的力度,发展焦作的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焦作的文化产业,以形成浓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氛围。具体而言,就是全面盘点焦作的历史文化,展示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弘扬焦作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为焦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发挥助推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