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颖江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道出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可这么重要的事情,对一些患了食道癌、食道狭窄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就是一种奢望。为了让这些患者的奢望变为现实,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公费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吕富春,采用“内窥镜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几天前,一名身患食道癌的耄耋老人就受益于此手术,在水米未进一周后又能吃饭了。
刘老先生今年84岁,儿孙们都很孝顺,有空就带着好吃的去看望他。就在老人安享晚年时,却被诊断出患上了食道癌晚期。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医生不建议其手术切除癌变的食管,而是建议采取放疗的治疗办法。
刘老先生的家人经过商量后同意了医生的建议。第一个放疗过程结束后,癌变处出现萎缩,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就在家人庆幸老人躲过一劫时,老人的病情又有了新的变化。原来癌变的部位经过放疗后出现了狭窄,医生称食管狭窄是食道癌放疗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刘老先生的病情发展得很快,一个星期水米未进,只能靠输营养液来维持生命。
看着自己的亲人不能吃、不能喝,他的家人很着急,四处打听哪家医院有先进的治疗方法。很多专家在看了老人的病历后,纷纷表示无能为力。这可怎么办?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老人的儿子打听到,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吕富春从事消化道疾病治疗近40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老人的儿子带着病历连忙找到吕富春说明老人的病情,吕富春表示只有见到患者才能对症治疗。
“患者的情况比其家属描述的要严重很多,最细的导管都无法通过狭窄的食道。”吕富春为老人作了初步的检查,并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消炎在整个治疗方案中排在第一位,经过几天的消炎治疗后,老人可以吃一些流食。随后,吕富春再次为其作了内窥镜检查,这次导管顺利通过了癌变处,根据检查结果,吕富春向患者家属建议在发生病变的食管处放置金属支架,从而“撑”开狭窄的食管,解决老人的进食问题。
“只要能让我父亲吃饭,做什么都行。”老人的儿子急切地说。老人在接受“内窥镜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的第二天,就能正常吃饭了,精神非常好。
据吕富春介绍,食道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超过50%的患者在就诊时巳属病变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常常合并食管的恶性狭窄食管瘘,引起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吕富春说,应用超细胃镜对晚期食管癌、贲门癌、食道狭窄、烧伤性食道狭窄、放疗后食道狭窄等病症实施金属支架植入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内窥镜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患者在手术中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