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
曾几何时,教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白衣天使”,慈善组织都是纯洁无瑕的……曾几何时,我们忽然发现,一些固有的观念已经被人为颠倒:一些教师课堂不讲、课后回家办班,个别医生得不到红包就让病人一直住院“观察”、“消炎”以及网上热炒的“郭美美事件”……
信任危机,一个可怕的词汇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群众的“老不信”一方面可以说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诚信体系的脆弱和群众表达诉求渠道的梗塞和畸变。群众对专家、媒体、政府存在“老不信”尚可弥补,但群众的“老不信”一旦降临到人民法院身上,社会诚信的基石就会变得支离破碎,群众对通过正当渠道表达诉求、寻求解决问题的信心将会坍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人民群众,是人民司法事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力量之源。
人民法院,“人民”二字,重比千钧。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就是要以“增强感情、改进作风、提高能力”为重点,着眼解决法院干警宗旨意识、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切实把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以大力改善法院形象,着力提升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与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把法庭开在农家大院里,审理的不仅仅是个案,而教育的却是一大片。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法院相继开展了“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专项活动、“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公众开放日”活动,法官到田间地头、村民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驱车250多公里将25万元赔偿款送到新密市大山深入残疾人郭三强手中,不顾自己胳膊骨折的不便亲自将2万余元执行救助金送到当事人家中……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群众才会理解法院、信任司法,才能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
所以,我们都能够相信,而且有理由相信:践行司法为民,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法院在做,法官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