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国利) 焦作民企“牵手”中央企业。我市民营企业沁阳碳素有限公司创造的这一业界奇迹,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市民营企业这一池春水中激起阵阵涟漪。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工信局获悉,沁阳碳素已与行业“大鳄”——中铝公司包头铝业成功“牵手”。据悉,由沁阳碳素控股,包头铝业、包头吉泰稀土出资组建的内蒙古吉泰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正式投运,投资7亿元的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已于日前在包头开工建设,正有序推进,可望于明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对此,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如此评价:“沁阳碳素对接包头铝业,可谓沁阳乃至焦作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新探索,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焦作民企“牵手”中央企业,而且实现了相互兼容、共赢发展,有望为焦作民营企业新一轮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996年,由沁阳农民都保民、都平父子倾尽心血创立的沁阳碳素有限公司,于一穷二白中起步,在持续创新中发展。2007年之前,沁阳碳素的发展可谓四平八稳,产能始终在3万吨上下徘徊,企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04年,不甘平庸的沁阳碳素总经理都平作出了别人看起来有点“傻”的决定:放下所有事物,自费到中央党校学习三年。
三年之后,原来四平八稳的都平变了。咋变了?员工说,都平挂在嘴边的话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之后,沁阳碳素与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协议,并每年至少拿出500万元用于技术开发。之后,从2007年开始,沁阳碳素每年用于技术改造的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就这样,沁阳碳素目前的装备国内领先。就这样,沁阳碳素目前产能18万吨,稳居河南第一,全国第五,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
站在新起点上的沁阳碳素,结合行业大势,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为目的,与行业龙头包头铝业、包头吉泰稀土友好协商,在产品主要销售地包头市共同建设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谈及此举的意义,都平直言不讳:仅以一期6万吨规模计,年均节省物流成本1200万元,电费600万元,煤气费1500万元。对包头铝业而言,由于其全程参与质量监控,不仅解决货源、物流和仓储问题,而且确保了产品质量,可谓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