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在药品零差率销售让群众得实惠、政府财力保障医疗机构运行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怎样防止“吃大锅饭”?怎样留住业务骨干?机制的建立就成了县域整体医改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县域整体医改的关建点。
“绩效机制不建立,就很有可能出现群众吃药看病便宜了,却没有医生愿意给群众看病,更不要谈优质服务……”市卫生局局长袁树庄说。
医改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还要使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前,修武县县、乡医疗机构医生工资多数是按医生开出的处方算绩效的,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开贵药,月底收入自然就高。而改革之后,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医生没有了开药提成,工资怎么核算,这也是医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改革后医疗机构怎么运转?如何防止吃“大锅饭”?怎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在新的分配机制的探索中,修武县确定医务人员的工资按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设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4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在工作量、实际贡献等因素,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按照具体的绩效考核情况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予以分配。优秀人员每人每月1000元,合格人员每人每月500元,基本合格的无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合格的扣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对于技术骨干来说,一个月2000余元的工资与其工作量相比,显然低了许多。这也催生了学科带头人、首席医师、岗位服务标兵制度,医务人员评选上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补助1500元,市级以上重点学科还将获得20万元科研经费奖励。中心乡镇卫生院分设首席医师、岗位服务标兵各2~3名,一般乡镇卫生院分设1~2名,首席医师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岗位服务标兵每人每月补助500元。县级公立医院根据科室重要程度和科室人员多少,每个科室分设1~3名首席医师、岗位服务标兵,首席医师每人每月补助1500元,岗位服务标兵每人每月补助800元。
如何保障村医待遇,筑牢基层服务网底?修武县探索出村卫生室的补偿机制,采取政府补助,财政出资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每个村卫生室每年平均补助7000元;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按服务人口人均每年5元的标准对村卫生室进行补助,并核定医疗服务收费,诊查费每人次3元,诊疗费每人次6元,参合农民个人仅支付1元,余下费用由新农合进行补偿。这样算下来,一个服务2000口人的村卫生室,每天诊治20名患者,村医一个月的收入在2200元左右。
就医是民生之急,我市探索县域综合医改,小财政办大民生,怎么办?有限的钱花在哪儿最有效?透过修武的县域整体医改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推动医改政府投入是保障,而想要平稳推进、激发活力、留住人才,机制建立才是关键。怎么补?看绩效。看似简单,却牵动上下。
从测算看,仅修武的县域整体医改就需财政补偿2000余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群众受益的前提是政府必须舍得投入。以修武为例,推算下来,县域整体医改若在全市全面推开,市、县两级有限的财力若想保障改革的持续性显然不够。我们期待国家相关支撑政策的出台,保障改革的持续性,让基层群众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