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
宽带接入反垄断调查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9日中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接受央视独家专访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局接到举报后,就立刻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案展开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
李青表示,对中国电信来讲,其互联网接入收入一年大概有500个亿,对于中国联通来讲一年大概有300个亿。“如果经过案审,事实成立定性准确,那么处罚大概在1%~10%罚款的范围内。”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舆论鼎沸。有人大声叫好,认为这是“互联网界的福音”。有人说这是精心策划的阴谋,是体制下的部门利益争夺“闹剧”。
《人民邮电报》称
央视报道混淆视听
“央视报道完全是片面之词,错误百出,与事实严重不符。”这是11月11日《人民邮电报》在其头版刊出“驳央视对电信、联通涉嫌价格垄断的报道”当中的结论。
《人民邮电报》是工信部主管、人民邮电报社主办,各大通信运营公司协办的媒体。11日的报道抛出了四个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厘清了吗”、“垄断事实查明了吗”、“全球行情吃准了吗”以及“新闻素养丢掉了吗”,并就央视报道一一给出“事实真相”。
针对央视报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人民邮电报》称,在互联网专线接入市场,其实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有其他几家互联网骨干网经营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以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然而专线接入市场到底收入是多少,至今没有任何部委和机构发布过数据,因此电信与联通到底在其中占有多大比例,完全没有数据支撑,所以所谓垄断之说也就无处立脚。
《人民邮电报》报道称,电信运营商对内容提供商出租带宽由于交易条件的差异(区域因素、时间因素、产品细节、客户要求、服务质量等),出租带宽的价格也是由市场来调节的。
央视新闻指出,截止2010年,中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对此,《人民邮电报》驳斥称,宽带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与国情和人均GDP相匹配的。如果与国情更为相似的俄罗斯和印度相比,中国的宽带服务价格较低、速率更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普通消费者无关的
“神仙战”
此次发改委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专线接入市场的垄断问题。也就是说,无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最终结论如何,都与普通用户的宽带价格没有关系。
然而“电信垄断”一词仍然极大地引发了公众的共鸣。
发改委认为,已基本查明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共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肯定具有支配地位,两家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竞争对手给出高价,涉嫌存在价格歧视。若事实成立,则可能处以高达数十亿元的罚款。
对此,《人民邮电报》总编辑武锁宁认为:“有线宽带市场份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就涉嫌垄断,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因为全世界电信业都是这个结构,日本NTT一家占了80%,英国更高,美国也不例外,这是由接入网的规模化生产的性质本身决定的。”
武锁宁介绍说,由于线路铺设成本巨大,加上全覆盖、双备份、多线路等各种电路维护措施,以及承担普遍服务,与国际电缆商之间进行结算等因素,宽带网注定需要集中在几个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专业大公司手里。
各部门纷纷沉默的
“反垄断里程碑案”
截至记者发稿时,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9日傍晚分别发布的简短免责声明,再无任何部门、机构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业内专家几乎都不愿意接受实名采访。
业内专家认为,在电信领域开展反垄断调查,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使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竞争,长远来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反垄断之剑本身挥舞得乱无章法,轻则造成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既损害了小股东利益,又蒸发了国有资产,造成相关企业无谓的损失,并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重则将加剧电信行业市场格局的失衡,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和众多国有企业的形象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为政用典者,敢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