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职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栉风沐雨三十载 春华秋实硕果盈
办特色职业教育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耕一方沃土 育桃李芬芳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1~10月份环保目标进展排名通报
中原证券“炎黄1号”排名靠前 将迎首个认购期
公 告
公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栉风沐雨三十载 春华秋实硕果盈
—— 焦作大学建校三十周年工作综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李 涛 刘 婧

  菁菁校园,岁岁桃李芳菲;巍巍学府,昭昭日月弥新。创建于1981年的焦作大学经过30年的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所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的发展,倾注了几代焦大人的心血。他们栉风沐雨30载,流逝了青春,霜白了黑发,迎来今天的硕果盈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焦作市委决定建立焦作市职工大学。1981年11月,焦作市职工大学应运而生,从成立之初的租借教室上课,到1985年1月学校迁入新校址(现在的北校区)。市政府决定加快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建立了焦作市职业大学,与职工大学实行合并办学。1986年,经省教委批准,校名改为焦作大学,在国家教委备案。历时6年艰苦卓绝的筹备发展,焦作大学揭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此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焦作分校、焦作财会学校先后并入焦作大学,焦作大学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检查验收,成为集普通大中专教育、电大教育、专业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大学。

  跨入新世纪,该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4年,新校区(南校区)开工建设,同时对老校区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如今的焦作大学,占地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中心、数字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标准体育场、太极武术馆,固定资产7.4亿元、仪器设备1亿元,吸引了1000余名教职工在这里干事创业,现有在校生2万余名。行走在焦作大学校园,我们感受到的是绿柳成荫,睡莲含露,处处书声琅琅、鸟语花香,学校整体布局巧妙,凝集着“正气、灵气、大气”的精神文化底蕴,洋溢着鲜明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青年学子自豪的精神家园。

  在发展过程中,该校围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国家、省和学校三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立项和评审机制,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教学成果16项。该校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该校建立了11个职业资格鉴定站(所)、12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机电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涉外旅游、太极拳等54个专业。该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6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97人(其中教授35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68人(其中博士9人),双师素质教师3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地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该校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全省较早开展以能力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办学模式的成功做法,在《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上向全国推介。

  该校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立足于“科研选题地方化、研究内容应用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工作方针,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路。2005年以来,该校主持或联合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2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地厅级课题14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地厅级奖励135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1376篇,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此外,该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四大怀药”研发、绞胎瓷工艺研究等为代表的校内产业群,怀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怀药研发中心被确定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和市级研究中心。

  在练好内功的同时,该校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采取多种形式“派出去、引进来”,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国内外数十所大学和蒙牛集团、河南中轴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换学生方面,该校和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建立了“3+1”合作模式。该校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生,招生规模、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录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30年来,该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多维育人因素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格局,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该校倡导“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志存高远、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展望未来,激情与梦想满怀。在新的征程中,焦作大学将紧紧把握时代主旋律,坚持依法治校、以情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治校方略,按照校党委制定的“168”发展思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之路,巩固基础,提升层次,构建和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