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市委书记路国贤在市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为品牌,通过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建设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提升自然山水游、开发历史文化游、做靓城市景观游,真正把旅游业打造成带动全局的支撑产业,把我市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这为焦作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而不懈奋斗。
(一)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要立足于“转”。转,就是摒弃落后的、糊涂的思想观念;转,就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协调完善;转,就是巩固基础,发挥优势,持续发展。
一是“转”观念。要解放思想,主动摒弃抓旅游就会冲淡抓“三化”的“矛盾对立观”,坚决克服焦作旅游“已经不错了”的“骄傲自满观”。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与“三化”协调发展并不矛盾。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拉动工业、推动农业、促进城市形态和功能根本转型,是在更高层级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一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综合性产业,旅游 “一业兴”,就能带动“百业旺”;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动态过程,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特别是放眼全国、全省,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拼速度、拼力度,意欲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在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下,焦作旅游只有加快转型,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来创新大理念、谋划大动作、拓展大市场、打造大品牌,方能形成大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转”产品。近年来,我市注重旅游产品观光功能的开发,成功打造了以云台山为代表的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但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保健康复等产品方面或少或缺,游客到焦作找不到留下来进行深度游的理由,只能是匆匆过客。产品的不配套和相对粗放,直接滞缓了我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焦作旅游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并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就必须加快旅游产品的转型,加速实现由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保健康复型旅游产品转变。应依托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优势观光旅游产品,逐步拓展温泉休闲、度假体验等旅游产品,加速由观光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依托陈家沟、嘉应观、韩园、月山寺、圆融寺等初级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配套建设力度,尽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
三是“转”结构。“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但目前我市旅游“门票经济”仍占据主导,除了“游”的环节解决得较好外,其他环节特别是旅游购物、娱乐等较为滞后,制约了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重点是拉长产业链条,向餐饮、购物、交通、娱乐等消费环节拓展。加快规划建设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吸引全国地方名吃入驻经营,使游客“来到焦作,吃遍全国”;大力发展星级宾馆、积极发展星级餐馆,合理引导“农家乐”家庭宾馆发展,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包括云台山支线的焦郑城际列车和南太行旅游快速通道,规划建设沿黄河旅游通道和焦作环城旅游快速通道,努力构建北部沿太行山、南部沿黄河、连接中心城市和主要景区(点)的旅游快速通道,打造“一小时旅游交通圈”;规划建设较大规模的旅游商品交易场所,实现旅游商品产、供、销的有机结合、良性发展,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谋划并推出焦作特色晚间文化娱乐项目,满足游客晚间文化娱乐需求,使游客愿意留下来。
四是“转”市场。高端客源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虽已成功实现半径600公里以内周边客源市场的拓展,但高端客源市场份额不足,客源层次尚属数量型,而非质量型。要提高高端客源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加快市场拓展的转变,创新促销手段,在成功运行北京、上海、武汉旅游包机、专列的基础上,积极运作开行广州、南京等城市的旅游包机或专列,力争国内高端客源的大幅增长;同时,强力开拓韩国、中国台湾等境外高端旅游市场,通过定期赴境外旅游市场宣传推介、设置焦作旅游推广办事处、邀请当地旅行商实地踩线、与目标市场新闻媒体合作推广、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对接等措施,尽早运作成行韩国、中国台湾至焦作的旅游包机,全力打开韩国、中国台湾等境外高端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适时向包括欧美市场在内的其他海外市场拓展,促进境外高端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二)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要立足于“快”。快,就是大干快上,只争朝夕;快,就是勇争一流,永不懈怠;快,就是不断创新,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规划着眼,从配套完善服务入手,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建设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体,打造沿山包括圆融寺、影视城、巡返山庄、怀川溪谷(中站区赵庄温泉度假区)、易生元养生基地在内的休闲娱乐体验旅游区;打造沿河(南水北调城区段)生态观光、时尚购物、餐饮娱乐、健身强体等多功能旅游区,开发建设早商府城遗址、古山阳城遗址、许衡纪念园、药王庙等历史文化旅游区,努力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客源的集散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对于已达成的合作意向,盯紧、抓住,尽快促成签约。对于已签约、开工项目,如云台山与京能集团签订的高品位旅游休闲度假服务区项目、与建业集团签订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等,促开工,保进度,争取项目顺利建设。对于在建项目,如焦郑城际列车项目、南太行旅游快速通道项目等,抢工期、促进度,尽早投入使用。
三是加快旅游业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快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力争成为全省首家旅游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将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经营性、服务性项目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的路子,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和效益最大化。积极鼓励有基础、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组建旅游集团或联合体,打造“旅游企业航母”,带动焦作旅游业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迈进。
(三)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要立足于“升”。升,就是追求品牌提升,使其更具竞争力;升,就要推动标准提升,成为行业典范;升,就是做到服务提升,实现与国际接轨。
一是提升旅游品牌。在焦作山水、云台山、太极拳等初具品牌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心打造培育,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云台山紧抓国内市场关注度不断攀升(全国旅游景区关注度排名第四)、与美国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的优势,瞄准世界一流,努力打造国际化的旅游精品,打造“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神农山、青天河抢抓进入国家AAAAA景区行列的难得机遇,深挖文化内涵,加快景区上档升级,努力打造成国内外同类景区中最具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在太极拳修学、健身、养生等产品开发上下工夫,叫响焦作“太极圣地”品牌。嘉应观、圆融寺、韩园、净影寺加快上档升级步伐,努力培育焦作旅游品牌集群。
二是提升旅游服务。“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服务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焦作出了名、受了益。但是面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新形势、新任务,焦作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全市窗口行业深入开展和推广旅游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国际化创建活动,建立与国际标准、行业规范、国际惯例相衔接,既体现焦作特色又满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焦作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积极争取云台山的旅游服务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进ISO9000和ISO14000等国际质量认证,完善餐饮、导游、金融支付、网络通信、应急管理等基本配套服务,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争取把焦作打造成为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三是提升环境。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形象,规范完善旅游景区、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公共信息符号,以及城市主干道和通往各景区要道的多语种旅游指示标识牌,打造旅游“绿色通道”。加快高星级饭店建设及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满足境内外高端游客接待需求。在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城市主干道设立公益性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及时为中外游客提供规范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依托互联网,形成电子政务、商务互联互通,规范运营的全市旅游信息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使中外游客充分享受到现代通信服务的快捷与便利,树立并展示焦作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形象和风采。(作者系市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