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则通,通则达,达者成。变通者,趋时者也。有变通才可能趋时,要趋时就必须变通。变通之道,生化出来的就是转变、改革与创新。
(二)武德镇历史悠久,秦始皇东巡路经此地,立武德县,自以武德定天下,此地因而得名。境内西张计村出土的春秋盟书,距今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隶书起源能够追溯到的源泉之一;“武德镇抬鼓”也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德镇还是远近闻名的调料之乡、怀药之乡、优质小麦种子之乡。
(三)过去,偏居温县东北一隅的武德镇给人的印象是农业大镇、人口大镇,但又是一个工业小镇、财政穷镇。然而,“威武不屈,厚德载物”的“武德”精神,始终激励着武德镇人不断奋力前行。近年来,该镇强力实施“工业强镇,环境立镇”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今年年初荣获了全县目标综合考核二等奖、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引进政策性资金特别成就奖。同时,该镇形成了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良好局面。
(四)这是武德镇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创先争优、敢为人先取得的成果;这是武德镇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扎实苦干取得的成果;这是武德镇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招大商、上大项目,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取得的成果。
武德镇之所以能够奠定如此良好的发展局面,更是武德镇干部群众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
(五)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
面对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态势,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温县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一个坚持、三个建设、五个转变、一个提升”的工作思路。武德镇该怎么办?这正成为武德镇党委、镇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六)当前武德镇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镇人民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的新阶段,进入了承接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但也存在着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缺乏大项目支撑、财力基础薄弱等制约发展的因素。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态势,武德镇人开始反思:只有在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继续解放思想,尽快转变领导方式,才能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转型迫在眉睫,跨越时不我待。站在“十二五”开局的新起点,武德镇人民更加坚定了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转变中发展,在转变中突破,在转变中跨越,实现强镇富民、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目标。
(八)转变工作作风,营造发展氛围。武德镇要搭乘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省、市、县党代会的东风,以全县正在开展的“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倡导“尽责、务实、为民、清廉”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真抓实干、少说多干、敢闯敢干、苦干巧干的工作氛围。
(九)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强力实施“221”工程。工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十二五”期间,武德镇要强力实施“221”工程,转变工业发展“散、弱、小”的发展模式。一是组建两个企业集团。二是实现两个突破,即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实现产品研发和引进外资的新突破。三是培育一支企业家队伍。
(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着力落实“311”规划。一是建成3个高效示范区。二是培育1个农业龙头。三是实施1个农业项目。以全镇27个村4.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全镇农业装备水平。
(十一)转变社会服务水平,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社会和谐、民生改善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武德镇要以“爱温县、爱岗位、爱家乡,共建魅力武德镇”为载体,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加大争取资金力度,大力兴办社会事业;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
(十二)展望未来,武德镇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振兴、崛起的新征程,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武德镇,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武德镇,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武德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