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新忠 詹长松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这是一个让人鼓舞的目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目标,焦作面临着整个旅游城市发展定位的突破,对国际旅游城市形态的突破,对旅游市场前瞻性思考的突破。”中国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郑建平说,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这样一个大的课题,牵动了焦作产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提出融合、创新、跨越性思维。旅游兴,则文化兴;旅游兴,则商业兴;旅游兴,则城市兴。所以,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旅游自身产业上,而要把旅游产业当做城市的酵母、当做产业的黏合剂、当做新型的消费源头产业,将旅游创新和城市创新结合起来、和三农创新结合起来,这对焦作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产业上融合,让旅游不再局限于景区。走出景区,把城市打扮得像主题公园,乡村充满旅游气息,三农也可随着旅游实现产业突破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突破。产品创新,焦作可以利用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机遇,对旅游产品结构进行重新思索,用结构创新和产品创意赢得市场,实现焦作地区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要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就要找到主题制高点、占领文化制空权。”郑建平说。焦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焦作的旅游业发展先行一步,占了先机。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焦作也可能遇到其他地区的同质竞争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焦作位于太行山区域,以山水、太极为主要旅游资源,目前仍以观光型的旅游产品为主题。所以,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要有国际性思维,比如休闲度假产品,不一定是集中消费形式,不一定是旅游门票消费形式,而是把产品做到细节、做到极致,向国际上的生态标准、人文环境及文化标准靠拢。
郑建平说,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既要进行宏观的体制创新,又要进行微观层面的创新。一个城市是否国际化、现代化,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城市景观,而是体现在城市细节上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上,营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消费环境。郑建平认为这才是焦作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差距,也是赶超的重点。希望焦作借助此次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契机,重新审视以往的成就、城市细节、人文环境、产业环境及城市环境,建设有亲和力的服务系统、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服务功能、便于出行的交通体系、便于居住和短期居停的配套产品,这些都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要件,非常期待焦作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