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连片的厂区在加紧施工、座座厂房正拔地而起。一项总投资达10.2亿元、年产40万吨热卷法兰及管桩端板生产线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北冷乡土地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该项目落户于此原因为何?原来该乡为了引进大项目,用实际行动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县产业集聚区设立服务企业办公室,要求乡工办的工作人员脱离日常工作,入驻县产业集聚区,全身心投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1年7月,河南昌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来温县考察投资环境后,毫不犹豫地将10.2亿元的投资项目落在北冷乡名下。客商激动地说:“北冷乡给我们提供如此真挚、快捷的服务,把钱投在这里我们放心。”
北冷乡用自己的“行”推动了产业升级,而招贤乡则用自己的“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投资5500万元、年产16万件的游艇排气管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分别达60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已完工投用;投资3亿元、年产200台的大型矿山采矿、选矿、水泥成套设备及再制造项目占地面积80亩,拟建设2万平方米主车间1个、1万平方米金加工车间2个……像这样投资过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在招贤乡还有2个,均已入驻温县产业聚集区。
力行必践,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从而确保了“工业强县”战略的强力实施,项目攻坚活动深入开展,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截至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增长19.5%;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9.6%;利润总额26亿元,增长18.7%。三个“百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2.9亿元,增长34.9%;利税22.3亿元,增长19.3%。项目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福沃重工工业园进入省重点项目行列。
目前,温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末的14.4∶63.6∶22转变为目前的13.3∶69.1∶17.6,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企业由110家增至161家,名牌名标数量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均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制革制鞋”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汽车锻配件、塑料软制品、经济实用鞋、优质调味料、山药生产加工”五个基地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实践’,着力解决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机制不顺、发展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达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提升水平的目的。”该县县委书记魏曰高在10月初召开的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特别强调“实践”在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也是该县引导全县开始全年目标任务攻坚战吹响的“集结号”:围绕项目建设抓落实、围绕招商引资抓落实、围绕“八路三园两河”抓落实、围绕产业区建设抓落实等8个重点、数十个小项工作。
发展目的在于“效”,创优环境,保障民生,提升发展水平
输变电工程保障产业集聚区企业用电,三横八纵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集聚区路网建设,中福路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美化了产业集聚区环境;新蟒河滨河道路工程建设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功能,10公里天然气管网建设改善了集聚区内能源结构,服务中心和多功能展示厅实现了企业服务“一站式”,小型企业创业园保证了有潜力的小企业、小项目入驻,收储2000亩土地为企业入驻预留空间……先后投入13.8亿元,全面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初步形成“两横五纵”的道路框架和“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
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环境、民生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城市发展初步构建了“四区联动”的规划格局,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子夏大街改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了子夏公园西扩、滨河公园等一批精品绿化工程,实行了“六统一”、“一把扫帚扫到底”等城管机制,提高了城市建管水平,提升了城市品位。坚持产城融合,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探索推广了“四有一落实”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实施了引黄、引沁、引济等水利工程,完成了农田林网、生态廊道、黄河滩区造林、环城水系等绿化工程,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狠抓效能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涉企职能部门服务承诺,实行重点企业涉企收费“一费制”,着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促进了政府职能部门“两转两提”工作的开展。
该县2011年十件实事扎实推进也体现出了发展的效率:田间工程及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圆满完成,新农村书屋建成投用,城乡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校舍安全工程等进展顺利,职教中心新校区、第三实验中小学建成投用,120套廉租房和1250套公租房开工建设,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二期、县医院病房楼等工程顺利推进。
同时,该县投资200余万元为23所农村中小学123个班级建成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全部投用;在全市率先启动跨部门信息比对工作,建立民政社会保障对象信息跨部门共享协作机制,确保民政保障对象资格审查、待遇审批的精准性和公平性。
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推动就业、促进创业。截至目前,该局2011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49万元,扶持961人自主创业,带动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
“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工作要取得大突破,关键在做,关键在干,实践活动就是要重点解决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转型升级的落脚点就是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魏曰高用这样一句话揭示了该县快速发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