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实习生 高新科
他参与起草的《焦作市节能项目建设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被省政府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文转发并在全省推广;
他会同有关部门执笔起草的《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性投资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管理办法(试行)》,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执行,并得到中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
他在国家发改委派驻期间,由他主笔的《东北地区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调查研究报告》被国家发改委《经济情况与建议》刊载,并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笔批示……
他,就是市发改委城市发展科科长王爱军。
“发展和改革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在我这样的岗位上工作,就是要为国献策、为民造福。”抱着这样的信念,王爱军无论是在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固定资产投资科、收费科、城市发展科及市节能办公室工作,还是被选派到国家发改委工作,他都凭借着娴熟的业务、坚忍不拔的毅力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11月11日,记者采访了刚刚结束一年多在国家发改委的派驻工作回到焦作的王爱军。他说:“在国家部委工作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用所学回报家乡,现在我已经被抽调到‘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课题研究组’了。”
充满激情缘于内心的深爱。市发改委作为我市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承担着全市投资管理、经济调节、产业发展、体制改革、价格调控、改善民生等重要职能,责任大、任务重。王爱军深知,要想胜任此处工作,就必须辛勤地付出。为此,“白加黑”、“五加二”成了他工作的常态,熟悉他的人无不被他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折服。
在投资科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科工作期间,王爱军连续三年承担了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和“十大民生工程”的筛选论证工作,参与论证和审查了城市8座危桥改造、地下燃气管道隐患排查和更新改造、环保公交机动车辆购置补贴等项目,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王爱军会同市住建、房管等部门实地调研,协调解决项目审批手续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了项目建设进程,先后为我市争取到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20多个。
2008年,勇挑重担的王爱军调任市政府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工作。面对我市严峻的节能形势和“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他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以节能考核为抓手、以重点能耗大户为突破,强化基层节能队伍建设,开展重点企业能耗对标和节能审计,建立节能奖励激励机制,一举扭转了我市节能工作的被动局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超额完成年度省定节能目标。同时,他参与起草的《焦作市节能项目建设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被省政府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文转发并在全省推广。
在作为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科负责人时,他坚持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程序运作,会同有关部门执笔起草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性投资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出台后,强化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了政府资金运行,对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主要领导为此先后到我市调研并作出重要批示。
2010年,对王爱军来说,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当时我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即将到期,能否顺利通过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效评估的“大考”,继续获得中央支持,成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经组织严格筛选,王爱军被选派到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工作,专门从事评估验收通过的争取工作。“接到组织通知时,离赴京只有三天准备时间。”王爱军说,“当时的压力很大,主要是怕工作做不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在国家发改委一年多时间里,王爱军任劳任怨、勤奋敬业,赢得了司领导的高度信任。其间,由他主笔的《东北地区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调查研究报告》被国家发改委《经济情况与建议》刊载,并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笔批示。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年底,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中央财力性转移对我市的支持延长到2015年,预计未来5年我市将获得不少于20亿元的无偿资金。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背后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地付出:母亲生病,不能在床前尽孝;妻子担任着我市某小学毕业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上小学儿子的起居饮食和学习,而所有这些,他都无力分担;儿子一天天长大,成长和学习他极少有时间过问……
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王爱军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用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创造着无数的感动,他先后获得了全省节能计量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2010年因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记三等功一次。
(王爱军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