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让党务村务晒阳光,是沁阳市制衡农村干部权力的一大创新。在当下沁阳市农村,把党务村务大小事儿,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已成为常态。当地群众说得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11月14日,记者在沁阳市西向镇西向二街采访时,看到一张西向二街党务村务公开“明白纸”。西向二街党支部书记申圈对记者说:“俺村的党务村务大小事儿,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拿到群众面前亮一亮,亮啥?这张‘明白纸’上写得清清楚楚。”记者数了数“明白纸”上的内容,一共有29大类65小项,大到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资金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审批,小到一事一议、水电费收缴、村干部分管工作和联系电话;不仅有党风廉政建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发展、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等党务公开内容,又有民政救助、为民办实事等村务公开事项;有些事是一个月或一季度公开一次,有一些事是临时性公开。西向二街村民靳以伟深有感触地说:“这大大小小的事儿往面上一亮,干部就不敢胡来了,群众心里也亮堂了。”
“沁阳市有329个行政村,每个村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都和西向二街差不多。”沁阳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局长宋龙太说。
在沁阳市农村,让党务村务晒阳光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
“持卡问政”就是沁阳市农村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让党务村务公开从墙上走下来,印成“明白卡”送到群众家中,村民不出门就能了解村里的党务村务大小事儿,既公开透明,又方便了群众监督。在西向镇捏掌村,记者在村民任必亮的家中就看到了一张“西向镇捏掌村党务村务公开明白卡”,上面清楚地写着财政收支、招商引资等内容,支出类细到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和报刊费。任必亮说:“党务村务公开挂在墙上,家家户户忙生产根本没有空子看,让群众监督就成了摆设。让党务村务公开从墙上走下来,走进群众家中,村民不出门就知全村事,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真正有了保障。”
“网络问政”是沁阳市不少农村采用的一种创新形式。“网络问政”就是利用有线电视、远程教育平台,把党务村务需要公开的内容,一项项都公布在有线电视党务村务频道上,或公布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让群众一看就明白,村民若有疑问还可以去找村监会咨询。西向二街村民都振礼说:“打开远程教育收视频道,一查俺村今年第三季度的收支情况,大到农业支出159831.2元,小到报刊费716元,数额、内容、经手人都明明白白的。”
“点题问政”也是该市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你点题、我公开”。不论村里大小事儿,只要群众在“点题栏”上有要求,村干部就必须在“回音壁”上作出说明,能当天回答的事项,就立马回复,当下办不成的事儿,村两委会研究后,三日内无论怎样都必须给予答复。西向镇纪委副书记尚高中说:“去年,全镇通过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你点题、我公开’形式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230多个。”
沁阳市沁园街道袁屯村的办法更绝,利用“袁屯快报”把党务村务向群众公开,每期印160份,发给村两委会班子、街道驻村干部和各农户,同时报送沁园办事处领导、办事处党政办公室,自觉接受本村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在袁屯村委会,(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