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见习记者 赵永辉
日前,记者跟随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到温县采访产业聚集区建设,所到之处,塔吊林立,厂房拔地而起,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的新项目、新工程,正在温县这片热土上全速推进,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对此,有一组数据为证:截至目前,温县产业集聚区内共入驻企业121家,其中投产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33家),安排就业岗位1.1万个。截至10月底,产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实现税收2.52亿元。
如果说,数字是枯燥的,那么让我们看一组生动的项目建设图景:
由福漫锻造公司与北京三元锻压技术公司共同出资11亿元,投资兴建的福沃重工工业园已完成投资3.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唯一的集大型数控机床生产、整机装配于一体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河南兰兴革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2亿米PU合成革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PU合成革生产企业。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建设年加工36万吨面粉、5.5万吨挂面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达到日加工挂面180吨、日处理小麦1800吨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8000万元,将跻身全国同行业10强……
据了解,温县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县级产业集聚区之一,是温县“四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制革制鞋等主导产业。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总规划面积8.69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已建成面积7.6平方公里,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逐步形成了“三横八纵”路网框架,公交、燃气、自来水、电网、金融网点等一应俱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
如此生动的项目建设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温县通过打出一套“组合拳”,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无中生有、落地开花。
强力招商引资。温县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并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奖招商功臣:对成功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先支付5万元至10万元的招商经费,项目投产后,按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20%连奖5年;乡镇引进生产性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的,税收按县乡2∶8分成。如此举措有效调动了全县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推行奖惩机制。为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温县实行“一周一督导、一季一观摩一排名、一年一总评”的项目考核机制,每季度举办一次项目集中观摩活动,请先进乡镇作典型发言,落后乡镇作表态发言,形成齐心抓项目、一心创环境、用心抓落实、专心搞建设的工作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温县今年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2.8亿元的13项重点工程,其中修建道路7条(总长22公里),新建输变电站工程1座,敷设天然气管网10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建设企业服务中心1座,收储土地2430亩。
强化服务管理。为增强服务效能,温县组建4家投融资公司,预计今年融资5.5亿元,用于收储土地、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同时,该县还成立了企业代理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并加强产业集聚区管理,严肃查处非法阻工、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企业达产增效活动,综合运用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促使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项目达产增效。
推动科技创新。为引导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温县帮助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伟康怀药食品科技工程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中业煤矿输送设备研发中心、兰兴电力牵张机械研发中心、永恩电力施工机具工程研发中心),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天香面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伟康实业、立达老汤)。
以产业招商为重点、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的政策导向,使得长久以来积蓄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力量喷薄而出,令记者感受到了一股争分夺秒、只争朝夕、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今年1~10月份,该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56个,总投资达129.8亿元,同比增长134%;产业集聚区共实施重点项目69个,完成投资46.8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总投资86.5亿元的31个项目正在跟进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