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河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武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
农业,曾是武陟持续的荣耀,是武陟现代工业及服务业产业体系之“根”,是全县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
武陟的支柱产业——造纸、食品、医药化工,都深深地烙印着“农”字。
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武陟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做优农业”。
地应天时——
武陟的农业必须大发展,
武陟的农业必须进一步做大,
武陟的农业必须尽快做优。
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武陟发展的需要!
(一)“做优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央持续支持“三农”,连续8年,1号文件锁定“三农”;
今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为促进农业发展再加油、再鼓劲——“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
——中原经济区建设更把农业放在突出地位,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
国家用“六个专项”来安排部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中共焦作市委提出, “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努力打造全国高效农业示范市”。
国家更多的惠农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将投向武陟这样的农业大县。
面对机遇,动作快、准备足,就会抢先机、占主动。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二)“做优农业”,我县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武陟60万亩耕地,90%以上是旱涝保收田;
武陟历来是全国农作物高产区,粮食单产稳居全国前列;
武陟农机装备水平全国一流。
武陟种植业名声在外——
北郭大棚蔬菜享誉三晋、谢旗营苗木花卉远销六省、大封“四大怀药”纵横粤港、乔庙绿色无公害大米敢与进口名米叫阵京城、百疗怀药太空育种引起四方惊羡……
武陟农产品深加工业军团阵容庞大——
以优质小麦为主料的斯美特方便面产量居于全国前列、以玉米芯为原料的华康木糖醇规模国内同业排名第二、以速生杨林为原料的瑞丰纸业产能连年膨大……
武陟畜牧养殖乳品业异军突起——
多尔克司奶牛基地落户黄河岸边绿色牧场、粤禽公司肉鸡种蛋基地业绩显赫、谢旗营鹌鹑肉鸡养殖持续30年不衰、传统养猪大县地位无可撼动……
武陟曾是供销社流通体制改革先进县,农业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完备,效率卓拔。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雨后春笋,星罗棋布,368家合作社遍布全县乡村。
新农合、农民养老保险,武陟走在前列;
农民新型社区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武陟走在前列。
全县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正遍布村村街街……
全县新一轮城市建设正强劲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
做优武陟农业,已箭在弦上。
(三)“做优农业”,明确发展方向,方可着力而为。
武陟农业不可谓不大、不强,但是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相比,“不优”是我们的“跛足”。
武陟农业增收的主渠道仍依赖种植业。
农村从业人口收入提升慢;
农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慢;
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速度慢。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覆盖面窄,管理尚需规范。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备,基础设施亟须加强,环境“脏、乱、差”急待根除;
村镇建设缺少规划,整体发展杂乱无章。
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外流,影响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实用人才少,技术水平低,先进种植、养殖发展受到制约。
县委书记常鸿在全县农业发展大会上明确指出,“做优农业”要突出体现“优”。
何为“优”?
——优先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武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这既是武陟人民的责任,也是武陟做优农业的基础。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