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走进市体育运动学校射击训练馆,只见一位中等个头、热情淳朴的教练正忙得不亦乐乎。他时而手把手地指导射击小选手如何握枪、瞄准,时而认真严肃地向小选手们示范一连串的演练动作……他,就是市体校男子手枪慢射队主教练郭文。
在我省射击运动的圈子里,郭文是个名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冠军教练”。说他是“冠军教练”,是因为他当运动员时曾拿过多个射击大赛冠军,当教练员时又带出了许多为国争光的冠军队员。如今,郭文已过不惑之年,从事射击运动30年来,他将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射击事业。在当运动员的8年里,他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射击技术,曾连续获得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亚军等优异成绩。
在担任男子手枪慢射队主教练后,郭文更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执教水平,使我市男子步枪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历年来,他带队获得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2枚金牌、省运会射击赛6枚金牌以及省年度射击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近60项次。
金牌的背后,既有运动员的辛苦与汗水,也凝聚着郭文的大量心血。“竞技运动没有坦途、没有捷径,只有从严要求、从难训练,付出百倍于人的努力方能成功。”郭文说,从那时起,他一心扑在训练场上,带领队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射击运动是一项危险的运动。”郭文说,在所带队员个个都已是神枪手的今天,郭文每天上的第一堂课仍是安全知识课。从枪库领枪开始,到握枪姿势、放下枪的角度,再到实弹训练,郭文每天的心都是悬着的,既要队员能够掌握各种训练技术,又要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他可是费尽了心血,直到每晚枪械入库以后,他才能回家吃顿安心饭。
运动苗子不好找,射击运动的苗子更不好找。“从外形上看,身体的躯干最好要上下相等,这样人体重心可以随时移动,相对平稳。手臂不能过长,手要大……”对于射击运动员的挑选,郭文有着一套严格的选材方法。“别的项目的教练员选苗子专挑勇狠好斗的,射击运动恰恰相反,需要沉稳、冷静、心理素质强的。”郭文说,为了选材,今年下半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市各中小学校,从数万名学生中仅仅选出不到5人来充实训练队伍。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日常训练中,郭文不断探索,因材施教,结合每名队员的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现任国家现代五项射击教练的陶洪涛就是郭文的高徒之一。1996年,陶洪涛开始跟随郭文学习射击,郭文为他制订了科学的训练计划,并精心调教。5年后,陶洪涛在2001年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中夺冠,并刷新了纪录,且将纪录保持了3年。在去年广州亚运会上,陶洪涛带队获得了3个射击项目的金牌。继陶洪涛之后,目前又有多名优秀射击苗子脱颖而出。
在工作中,郭文不仅是教练员,还是一个木匠。他的抽屉里总是放满了锯刀、量尺、木头、粘胶和木屑等。“比赛用手枪的底座都是由木套构成,可千万别小看这木套,射击选手握着木套哪怕有一点不适,就会影响整个比赛。”郭文说,队员都处于发育期,身体变化大,今天刚做好一个木套,过两天队员就觉得木套小了、有空隙。“我每天至少有3个小时在从事木匠工作。”郭文打趣道。
参加射击训练的运动员大都在14周岁左右,年龄小,又远离父母,郭文不仅要抓好孩子们的日常训练,还要像家长一样全方位地照顾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每逢节假日,郭文总要把队员接到自己家里改善生活,对于家庭贫困的队员,郭文总是贴钱帮他们缴伙食费和营养费,就连子弹费也帮队员缴。训练之余,郭文最关注的莫过于队员们的思想情绪,及时化解队员的心中的疙瘩,热情帮助队员解决实际困难。时间长了,慢射队的队员们都爱和郭文谈心,在他面前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队员的心目中,郭文是严师,更是良友。整个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郭文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练员称号,2010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