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每天早晨6时赶到投递班,熟悉邮件,检查车辆;每天在乡村道路上骑车行驶56公里,无数次地上车下车;每年投递邮件1.2万多件、报纸杂志7万多份。这就是孟州市邮政局投递员马胜利的真实写照。2006年进入投递班工作以来,马胜利用自己的热情、真心和汗水,在弯弯曲曲的乡间邮路上,谱写了一曲邮政人的青春之歌。
路程长、区域大、用户多,是邮政乡邮线路普遍的特点。为了早早地将邮件送到用户手中,无论春夏秋冬,马胜利总是在天色微亮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踏上了邮路。许多时候,当他来到用户家中的时候,一些用户还未起床。而他总是轻轻地敲敲门,喊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就又奔向下一个投递点。一天下着大雨,当他早早地赶到一个用户家中时,这位老用户心疼地说:“你这憨孩呀,等雨停了再送也不迟啊,这是图啥呢!”马胜利笑了笑说:“没事,早点送完心里就踏实了。”
对于投递员来说,最害怕的事就是碰上“死信”,这样的信件费时、费力,还往往没有成效。但是,马胜利却不这么看,他常说:“地址、人名不详的信件可能藏着很多的故事。”遇到一些“死信”,他总是绞尽脑汁地进行查访,从不简单地询问后一退了之。2007年,马胜利接到一封写着小名和老地址的信件,凭着投递工作经验,他断定其中一定有很深的缘由,就多方查找,反复询问,一直寻找了十几天,才找到了这位60多岁的信件主人。当这位老人看过信后,流着泪哽咽着对马胜利说:“这是我小时逃荒走散的哥哥来的信。几十年来,终于有了亲人的消息,真要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