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两年前,联系沁阳市工作的一位市领导曾经一天接到该市王召乡信访老户几十个电话,而到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办公室上访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赴市、赴省、赴京上访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去年以来,这位市领导很纳闷,因为以往不断的上访电话铃声不响啦!而沁阳市的领导也很疑惑:越级上访中见不到来自王召乡的群众。该乡在沁阳市今年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中连续8个月被评定为“好”。
王召乡信访工作是如何实现由闹到和转变的?
领导方式的转变让群众气顺。记者在该乡采访时看到,乡政府的显著位置悬挂的标语是“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而该乡领导则坚持从转变作风入手,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主要领导带头接待来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每周班子会研究信访问题,探讨化解途径;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同时,该乡注重抓源头,制定政策,实行民主决策,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基层工作,巩固基础,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接受群众监督;注重抓发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农村工业,促进农民就业;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注重惠民生,严格落实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加快农村饮水、改厕、田间工程、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创新机制的运转让群众信服。该乡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实行村两委会每周排查、信访办每月例会通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的工作机制,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各村配备治安员、民调员,定岗定责,落实待遇,充分发挥其融入群众、熟悉民情的特点,及时排查反馈信息,掌握工作动态。全乡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将全乡47个行政村划分为5个片区,实行辖区负责制,本辖区的信访问题由包片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矛盾化解,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同时,该乡整合司法、信访、综治、人民调解、社会法庭等部门,成立王召乡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为群众信访提供接待、受理、调查、处理、反馈“一条龙”服务。
实事真办的作风让群众满意。信访老户反映的多是疑难问题,该乡在解决信访老户问题上,首先热情接待,嘘寒问暖,理解群众的难处,多替群众着想。其次,归类管理,分类化解。一类是应该解决的问题,难度再大也要解决。村民徐某发生宅基地、责任田纠纷,村里群众和干部对其有意见,但是,其诉求有理,应该予以解决。该乡党委、政府多次与村干部、群众谈话,讲政策、讲法律,最终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二类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其诉求。朱某宅基地纠纷争执18年,非要以老宅基地证为准,虽经多次谈话、听证评议,但朱某始终不满意,执意赴京上访。该乡领导多次细心开导、劝解,终于使其态度转变,同时乡里还积极帮助其争取到了温暖工程资金。这起多次上访到中纪委、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的信访案,终于得到彻底化解。三类是反映的问题无凭无据,只有耐心解释,劝解开导,关心照顾,同时落实稳控措施,避免越级上访。张某性格偏激、多疑,怀疑街坊四邻侵犯其权益,多次赴京到省上访。该乡领导耐心说服教育,并合理解决其在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最终感动了他,使其不再上访。近年来,该乡化解信访老户15户,其中13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停访息诉;2户态度有很大转变,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