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鹏飞
虽不直接参与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但它的存在却使患者病情的正确诊断成为可能;虽然不是临床一线科室,但它却是医院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报废都与它有着极为密切地联系;有了它的存在,医院的服务水准才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有了它的存在,才成就了市人民医院在我市的领先地位。
它,就是始终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市人民医院器械科。
走进器械科,一种踏实进取、严谨认真的工作氛围无处不在。
齐保全,市人民医院器械科副科长。在他的带领下,器械科所有人员通过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维修专业水平,先后为医院解决了多台医疗设备的维修问题,保障了临床一线科室的设备使用,同时还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资金。
一次,科室人员申启东了解到,ICU南区有一台西门子900C呼吸机因气路和空气压缩机损坏,已经闲置了半年多,科室也提出机器已过了报废年限,而购置一台新的呼吸机则需要30万元。
申启东想,如果机器修好还能使用的话,就会省下购置一台新机器的费用。没想到,申启东与厂家联系维修后,厂家竟报出了4万元的维修价。
4万元也不是小数目啊。于是,申启东就和其他公司联系,以购买机器零件为由,用很便宜的价格购买了一个流量传感器,然后靠自己过硬的技术修好了气路。之后,他又从医院以前报废的机器上拆掉了旧的空气压缩机进行改造,终于修复了这台闲置半年多的呼吸机。算下来,总共花费5500元,比厂家提出的维修费用一下节省了3万多元。
厂家的维修人员知道后忍不住赞叹:“焦作市人民医院的器械科就是牛!”
一个月前,眼科门诊的一台进口型720视野仪的光路和电源板严重损坏,耽误了大量患者就诊。通知厂家维修后,厂家报出了2.5万元的维修费用,而且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派出人前来维修。已经耽搁了一个月,还要等到啥时候?眼科门诊的医生首先沉不住气了。
齐保全和同事荣鹏蛟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机器的工作原理其实不算太难,就决定由器械科自行修理。之后,他们就利用空闲时间,不但修复了光路,而且又以极低的价格改造了电源,使机器恢复了正常运行,为医院节约了2万多元的维修经费。
为了表示感谢,眼科的医生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器械科。“以往都是病人给医生写感谢信,而这一次竟然是门诊医生给器械科的维修人员写感谢信,实在是太少见了!”一位来看病的市民感慨地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齐保全和科室同事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之前,医院放射科的DR与工作站系统时间不一致,时间滞后约一个小时,直接导致图像与数据传输的故障,无法正常打印片子,比如患者若是9时拍的片子,但是片子出来时显示的时间却为10时。这虽然不会影响医生的阅片诊病,但也会为医患矛盾埋下伏笔,曾有几个患者因为时间显示问题,说医院给错了片子。
请厂家的工程师来维修,竟然也对DR的Solaris8.0系统时间的修改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齐保全和同事芦茜展开了课题攻关,并“恶补”了两个月的电脑知识。经过借鉴Linux培训系统的学习经验,判断出了与Solaris8.0系统匹配的时间修改命令,经过几次调试,最终成功地将DR系统时间进行了校正,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DR正常工作的重大难题。
齐保全朴实地说:“器械科就是医院的后勤保障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更好地服务临床一线,就是我们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