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今日沁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省委宣讲团到我市
宣讲省九次党代会精神
袁屯之路
“八路一园一中心”建设暨
护城整村动迁工作会议召开
我市掀起学习贯彻
路国贤讲话精神热潮
求真务实重在做
关键在做
这种考试好
一周政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屯之路
——一个合村节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有益尝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编者按 11月14日,焦作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地往高处走 财从脚底生 袁屯村合村节地崛起新社区》,介绍了我市袁屯村合村节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稿件见报后引起焦作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读者强烈反响,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对该报道作出“建设新农村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的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路国贤批示精神,我市在接到批示当天即组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在学习批示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初步梳理了下一步的运作重点、政策配套等,市委书记陈敬如又多次深入袁屯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并明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生,副市长石清功抓好落实。日前,本报派记者赴袁屯村采访,撰写了通讯《袁屯之路——一个合村节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有益尝试》,望各乡镇(办事处)、街道、村庄认真学习推广袁屯模式,以实际行动落实路国贤书记提出的“五个示范引领”指示精神 ,在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示范引领作用。

11月9日,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在我市沁园办事处袁屯村调研后指出,农村新型社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袁屯村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有效结合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总结和借鉴。路国贤对袁屯之路进行了充分肯定。近日,记者走进袁屯村,亲身感受了袁屯人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胆识和魄力。

  合村并点,以地生财

  走进袁屯村,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新型联排式住宅跃入眼帘,欧式栅栏使人很难将此地和农村两个字联系起来。尽管已是初冬时节,天气渐渐寒冷,但袁屯村仍然到处可见火热的施工场景。

  袁屯村由袁屯、藕庵、小李庄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66口人,过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农业,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2005年1月,34岁的秦东红当选村委主任。当时袁屯村连办公经费都没有。面对这种窘境,有着多年建筑施工经验、市场意识强的秦东红认真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出合村并点、以地生财、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

  秦东红带领大家算了一笔账,袁屯村三个自然村共有958.86亩土地,其中宅基地占去258.86亩,全村160户,户均宅基地1.7亩,加之弃置房多、无序翻建、重建房屋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按照新村规划,可节约宅基地157.84亩,这笔账算下来,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坚定了袁屯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2008年3月,袁屯村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50座新型住宅开工建设。

  袁屯村委村建负责人冯伟庆告诉我们,每户只需缴纳4万元就能住上建筑面积258平方米的楼房,楼房内有线电视、宽带、太阳能、天然气、电话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02户搬入新居,2012年年底全村160户可全部迁入新居。

  在村里采访,我们刚好碰到当天给儿子订婚的杨福来,他们家刚从藕庵村搬过来。老杨介绍说,原来住的是瓦房,地势低,下水不利,儿子杨亮亮29岁了还未结婚,这不,刚搬入新房,儿子就订婚了,还说了个郑州媳妇呢。一家人说起来高兴地合不拢嘴,直感谢村两委建设新农村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科学运作,滚动发展

  袁屯村集中建设新农村之初,新农村建设总投资需5000万元,但钱从哪里来,成了摆在了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破解建设资金短缺瓶颈,袁屯村按照市委、市政府资本活市的思路和经验,实施了资本活村战略。2008年7月,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秦东红主持成立了沁阳市瑞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新农村建设节约的157.84亩土地为资本,2009年10月开始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

  他们多次跑焦作、上郑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0年12月争取到全省首家新农村项目建设贷款2500万元。袁屯村用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包装项目,进行融资,激活了新农村建设,使计划六年完成的新农村建设提前了两年。而且,该村的这一套申报材料被作为省农业发展银行的行业标准。

  据介绍,新农村建设将原来的三个村民小组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原始积累,滚动发展,所有资源村民共有共享,走上了共同致富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袁屯村先后引进华泰印业、精塑彩印等7家企业入驻,该村把土地出让金、土地租赁费重新入股企业,参与分红,村集体收入逐年递增。企业的入驻,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袁屯村三产的发展。目前,袁屯村已有120余人在驻村企业务工,村里建起了28间门面房,支持创办个体工商户11家,扶持个体运输户9家。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经济发展了,民生怎么办?集体收入增加后,袁屯村把民生放在了第一位。

  每年重阳节为60岁以上老人举行集体宴会并发放慰问金和礼品;聘请优秀教师创办“5-7点”学校,为学生补课;春节给每个村民发放200元节日金和礼品;为村中考上一本的学生发放奖金1000元。该村把土地及经营收入用于后续发展和天然气管道、垃圾中转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敬老院、文化广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社区农民高质量的生活圈正在形成。

  “现在住着新楼房,在村入驻企业华泰印业上班,俩人月收入3000多元。家门口就能就业,不用去外地打工了,还能照顾孩子,我们挺满意。”袁屯村村民贺玉红、张金霞夫妇高兴地说。

  以点带面,激活全局

  在袁屯村新农村建设接近尾声时,袁屯人将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

  占地300亩、投资2.5亿元的联创中小企业孵化园,占地95亩、投资2000万元的高效农业生态园也即将开工建设。

  秦东红告诉记者,大视野带来了大项目、大社区。下一步,他们将以点带面,积极参与全市新农村建设。目前和谐家园、水岸花园社区已开始建设。3年之内袁屯村将发展成为一个整合14个行政村,聚集人口规模1.8万人、节约建设用地2000多亩的焦作一流的巨型农村社区。

  据市委农办主任郑阳介绍,合村并点建社区正在成为解决土地要素制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切入点。目前,我市正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推广袁屯模式,走瑞源之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1个15-20分钟服务半径的生活圈或耕作半径2平方公里为宜,落实“353611”建设标准:社区建设整合不少于3个村庄、聚集人口不少于5000人、节约土地不少于300亩、集中居住单体建筑不低于6层,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套公益设施(幼儿园、超市、卫生室等)。据测算,全市利用这种模式节约的土地可再造1.6个沁北产业集聚区,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要素保障。□本报记者 朱娅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