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王小明
师范毕业后,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凭着优异的表现28岁便被任命为小学校长;为着心中的理想,他又甘愿放弃校长的职位,通过竞聘成为焦作四中一名语文教师。他连续两年被评为焦作市优秀教师,所做的公开课《苏轼词两首》荣获焦作市语文优质课二等奖,两项科研成果荣获河南省二等奖,《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CN刊物上发表。卫丰收为了心中的“张扬青春,追求卓越”梦想,在教育岗位上不断超越自我,留下一路芬芳。
“严谨高效”是卫丰收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大特点。他以自创的 “四用”育人方针来管理班级,即用远大的目标激励人、用坚定的自信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严谨的自律约束人,努力锻造班级文化精神,积极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他的“班会寄语”管理形式俨然成为学生的最爱,如“不管是什么样的水,只要到达海洋,它就是海洋了”。每周的“放飞心灵”名言演讲专栏中的固定标语“我的青春和别人一样绚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没有永远的优势,没有永远的劣势”等,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爱心”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严父”般的卫丰收更有着慈母般的情怀。天气转凉了,他就会提醒学生添加衣物;学校调休了,他就及时利用“校信通”告知家长以免牵肠挂肚。高二上学期,班里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心理波动较大,曾一度离家出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方面积极和家长沟通,一方面利用班会、团会,发动全班同学关心他,使该生又重新走进了班集体。
在教学工作中,卫丰收总是深入钻研新课改理论并努力践行新课改,认真反思、探讨和总结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倾心于语文教学工作,朝着“育人更科学,课堂更高效”的目标奋力前行。他所带领的高二(四)班连创佳绩,他所辅导的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的各项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