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④)由于他们与一些合作社签订有收购协议,所以销售和收入都是有保证的。温县鹏宇怀山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长岭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和23户农民签订了垫资及回购合同,也就是说他为农户提供种子(来年的山药种子)、承包地款、肥料款每亩达7000元,农户收获后,要按每亩850公斤以合同价卖给合作社。这样,农民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今年我种植45亩,除去各种费用每亩还能挣5000元,今年挣20万元很轻松!更重要的是不愁销路。”该合作社社员、岳村乡西郭作村村民吴根发谈起今年山药种植情况,乐得合不拢嘴。
薛长岭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山药的质量,他们合作社会请专家对种植户所承包的地进行考察论证,看适合不适合种植山药。几年来,他们合作社所种植的山药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销售情况更是喜人。去年很早就销售一空,今年他除销售自己的山药外,还会收购散户的山药,以扩大销售规模。
旺季还没到 千万别贱卖
针对新种植户担心销售的情况,温县农科所所长薛世跃进行了分析。他说,新种植户由于没有销售渠道,没有市场准备,以为收获了就得马上有人收购,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年种植面积虽有所扩大,但对于一些新种植户来说,就几千亩,温县几个大的销售商就能销完。之所以现在没有人上门收购,这里面是有一些原因的,但归根到底,这些新种植户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销售旺季的到来。
针对铁棍山药滞销这一话题,市健国怀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建国笑了笑说:“山药才开挖没几天,销售旺季还没有到来,哪来滞销一说?说滞销是没有道理的。今年我公司销售50万公斤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我还担心最后我没有山药做深加工产品呢。”针对新种植户说山药没有人收购一事,秦建国也说出了类似的答案:一是新种植户不懂市场,怕卖不出去,其实12月份开始卖,春节前后才进入旺季,一般是春节前销售整个山药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余的三分之一销售时间比较长,要一直销到新山药下来。二是由于一些销售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受资金、仓储等制约,它们一般是先销售自己的山药,然后才能收购散户的山药,如果真有种植户急于出手,价格肯定比较低。三是老种植户一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他们一般不会急于出手,当然价格也卖得比较高,有的种植大户在春节前几天就把自己的山药卖完了。今年新种植的散户才有几千亩,根本不用发愁卖不出去。他还说,如果没有外地山药来冒充,再增加5万亩山药的产量,销售也不成问题。
配套措施多 保护大市场
近年来,温县立足于原产地优势,将开发铁棍山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现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经营格局。该县拥有24家怀药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36家怀药专业合作社,年加工销售怀药产品18万吨,其中出口8000吨,总产值达3.5亿元,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的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针对一些新种植户因急于还贷、急于销售等原因,暂时出现销售不畅、价格偏低现象,温县将采取相关措施,对全县铁棍山药销售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销售困难的种植户进行逐一登记,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政府贴息、金融部门资金扶持等措施,依托市健国怀药有限公司和温县鹏宇怀山药专业合作社、红峰怀山药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向群众敞开收购铁棍山药。记者在采访时还得知,温县鹏宇怀山药专业合作社的冷库已基本准备好,预计五天左右后开始大量收购山药。同时,该县鼓励发展铁棍山药连锁经营,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模式,实现多渠道销售,并组织怀药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和产品推介会,宣传和销售温县铁棍山药。该县还通过举办铁棍山药文化节等扩大宣传,扩大品牌影响,拓展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温县铁棍山药”商标,形成“温县铁棍山药”地域品牌
目前,该县总投资3.5亿元的温县国际铁棍山药交易中心、总投资8000万元的西南冷怀山药交易市场项目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