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今日武陟/副刊 上一版3
让“二股弦”再唱五百年
让退休老人远离孤独
网络“文体”,风头正劲
勤奋是登天的梯
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鞭策榜
“红色”寿星孟俊卿
有害气功的定义及其特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寿星孟俊卿

作者:和英丽 廉金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日中午,从武陟兴华宾馆的宴会厅传出了嘹亮的歌声,这不是“红歌”演唱会,而是中共武陟县委老干部局、武陟县民政局在为九十二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孟俊卿老人祝贺寿诞时,孟俊卿老人情不自禁,带头领大家一起唱的。

  孟俊卿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寿星。说他“红”,不仅是因为他酷爱红色,年过九旬仍精神矍铄,总爱着一身红装,红衣红裤红鞋红袜红帽子,而且,他骑得车子、用的门球杆,带的手套全是红色的。就连他家围墙、大门、室内墙壁、地板全是红色。更正要的是,他根正“苗”红,爱党、信党、忠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说,红色是党旗的颜色,是革命的革命烈士鲜血的颜色,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的颜色……

  孟俊卿1919年出生在武陟县东张村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校,从小一直跟着父母种地放羊,15岁时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孟俊卿被送去当了学徒工。1938年,日本入侵中国,19岁的孟俊卿义愤填膺,毅然加入抗战队伍,转战太行山区。解放战争时期,孟俊卿随第二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成都的战役。他受命带领一个连去采购军需,当他带着采购的马匹、军粮、药品回来时大部队已经开拔了。当时连里许多士兵的家乡都开始土改、分粮,他们都想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军心涣散。孟俊卿却坚定信念,给大家讲 “只有解放全中国,才能都过上真正幸福安宁的生活”的道理。最终带领全连追上了大部队,并和大部队形成了合围击溃了敌军。他带领的连队被评为“标兵连”,他本人也记了三等功。

  1966年文革动乱中,孟俊卿受到不公正待遇,错误地转业回到武陟老家。当时,他的老家东张村生产瘫痪,成了县里的“老大难”。县委领导让孟俊卿担任大队长领导队员生产,他二话没说就接下了担子。孟俊卿自己掏钱买来了牲口、农具,又带头背起粪筐拾粪。还引进了玉米新种子,很快改变了穷对面貌。1976年,成都军区为孟俊卿平了反,他办完退休手续后回到了县里。当时县里正筹备建立光荣院。由于资金短缺,仅筹到了一块地皮。孟俊卿自告奋勇带领退伍、残疾军人自己拉土建房,开荒种菜、种粮,解决退伍、残疾军人的吃住问题。他还自筹资金种果树,养猪、养羊为光荣院积累了资金。光荣院在他的带领下办得红红火火,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先进集体。

  坚定的信仰成了他长寿的第一大秘诀。他常说,革命人心系人民、心系党,就会浑身用使不完的劲,就会永不颓废,永远是年轻的!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他长寿的第二大秘诀。由于有坚定的信仰,心底无私,孟俊卿老人性格豁开朗,知足常乐。在家里更是和蔼可亲,邻里相处和睦。2008年,孟俊卿家被河南省民政厅评为“和谐军休家庭”,所得的2000元奖金他一分不少的捐给了汶川灾区。

  持之以恒的锻炼是他长寿的第三大秘诀。孟俊卿除了每天风雨无阻的坚持打门球外,还买来了刀、枪、棍、剑等“古兵器”,没事就爱舞刀弄枪,并且套路纯熟、有板有眼,每逢重阳节他总要自编自演一套武术节目在晚会上露一手。

  宴会上,当大家举杯为孟俊卿祝贺寿诞时,红光满面的孟俊卿站了起来,声如洪钟地说:“这酒不能先敬我,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敬爱的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我老头子要一辈子跟着党走。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我们的祖国万岁,祝愿我们的党青春永驻!”

  大家都深深为老人的爱国精神震撼着,为老人的执着追求感动着,多么可敬,多么可爱的老人啊!大家都衷心的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当大家为老人唱完生日歌后。老人激动的站了起来说:“我也要为大家唱首歌。”接着他慷慨激昂的唱起了国歌,大家也跟着唱了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