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投资7.5亿元的海华公司年产20万锭集聚纺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进展顺利,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企业生产规模将达到年产40万锭集聚纺,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没有农发行博爱县支行的支持,就没有海华公司的今天。” 海华公司董事长曹俊海如是说。支持海华公司的发展壮大,只是该支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真情支持三农,该支行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2004年6月到2011年10月,该支行贷款余额由1.59亿元增长到6.8亿元;人均存款由65万元增长到376万元;中间业务收入由2万元增长到32万元;账面利润由32万元增长到1512万元。
适应改革,供氧输血惠三农
15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支农力度的加大,该支行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肩负不同时期的支农使命。
一是建行初期,克服人员少、条件差等各种困难,积极承担起粮棉油收购、调销等信贷任务,申报、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贷款1960万元,占全市农发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50%,重点支持了博爱县农业高效示范区建设、青天河水库电网改造工程和国有博爱农场良种基地建设等项目。二是1998年4月,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该支行集中精力做好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运行工作,5年来累计发放粮食贷款2.31亿元,支持收购粮食2.02亿公斤。三是2004年以来,该支行按照“一体两翼”的经营格局发展业务,业务进入到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新阶段,7年来累计投放粮食贷款6.62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06亿公斤。国家实施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该支行又及时制定最低收购价贷款管理办法,支持企业敞开收购,累计拨付收购资金2.11亿元,支持企业托市收购小麦8417万公斤。
开拓创新,争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04年,该支行扩大业务范围,积极拓展信贷新业务,把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业务发展的增长点,先后将海华、月啤、农场、妙字号、伊赛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为优质客户、黄金客户。2006年10月30日,该支行开办海华公司年产5万锭高档纯棉精梳紧密纺生产线技改项目中长期贷款4700万元,成为焦作市农发行系统发放的首笔技改项目贷款;2008年,该支行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岩鑫公司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4900万元中长期贷款成为该支行信贷支农的一大亮点;2009年,该支行成功营销海华公司年产8万锭高档紧密纺技改项目贷款,发放2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推动项目全面展开。
几年来,该支行累计向这些企业投放贷款20.53亿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目前,这些企业均在全县18强工业企业之列,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该支行被博爱县委、县政府多次授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重点项目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滋润三农,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坚强后盾
从2004年开始,海华公司得到了该支行的大力扶持。当时,企业规模年产只有5万纱锭,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部分设备停产,职工待岗在家,经营相当困难。这时,该支行伸出援助之手,适时发放3700万元贷款,使企业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特别是在2006年、2008年,海华公司两个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支行先后为企业发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4700万元和1.76亿元,使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含量、产品档次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发展。
伊赛公司是一个集肉牛饲养、屠宰分割和深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该支行重点扶持的对象。近年来,该支行累计向伊赛公司发放贷款6100万元,助推企业一举成为国内肉类行业的先锋。目前,该公司200余种产品已进入沃尔玛、麦当劳、家乐福、丹尼斯、双汇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2010年6月11日,伊赛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司发展了,支农力度也加大了,该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服务模式,形成1.2万吨牛肉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带动当地和周边县市的2万农户养牛致富。
王晓波 付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