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两单位为争办公室
打砸市政府办公楼
三亚市开发办工作人员称,市政府并没有将办公室分配给三亚市科工信局(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11月27日,三亚市城市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现,单位所在的三亚市政府第二办公楼的1108室房间被人破门而入,室内一片狼藉,室内1700元现金被盗。据该办公室人工作人员介绍,办公室所遭到的破坏,系同楼层另一政府部门所为。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办公室被“砸” 1700元丢失
据三亚市城市综合开发办(以下简称三亚市开发办)工作人员周某介绍,11月27日上午,她发现其所在单位的办公室被人破门而入,室内物品被人砸坏。在将这一情况告知同事后,一位专家返回办公室后发现,放在靠近房门办公桌上用于购买机票的1700元现金丢失。随后,周某以及丢失现金的专家向公安机关报案。
27日上午,南海网记者赶到三亚市政府第二办公楼(以下称三亚市二办)。在一楼的楼层分布图上显示,11楼的示意图为三亚市开发办、三亚市科工信局两家单位。
记者在11楼看到,现场正在进行装修。在该楼层最西侧的1108室,房门大锁掉落在地,室内一片狼藉,地板瓷砖大面积被砸坏,放在房间最中央的办公桌也被砸坏。乍看以为也是要进行装修的房间,但周某表示,他们并没有打算装修,而这些都是三亚市科工信局所为。
包工头称:要入室装修
27日上午,在周某的带领下,南海网记者在三亚市河西公安分局新风派出所,见到正在接受民警询问的两名装修公司包工头与一名科工信局负责人。
据装修公司一位身材较胖的男子介绍,11月26日下午,他们接到科工信局的通知,要求对1108室进行装修。“他们(科工信局)说办公室是他们的,让我们装修,那我们就装修咯。”该男子称,他们只负责装修,其他情况并不清楚,但工人进入1108室时,有科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在场。
据科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市政府第二办公楼1108室,已经被市政府分配给科工信局,但至于1108室为何被砸的情况自己并不清楚。
“办公室之争”——各有各的道理
“我们没有收到政府文件,说把办公室分给了他们让我们搬出去。”周某说。
相关文件显示,三亚市开发办成立于1992年,主要负责三亚市征地、搬迁等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规划的相关工作。周某告诉记者,自三亚市二办开始办公时,该单位便搬到目前所在的1108室办公。
有文件显示,2001年,三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将三亚市开发办调整为隶属市国土资源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周某说,正因如此,三亚市科工信局想要走1108室。但由于三亚市开发办负责的工作,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所以国土局也一直没有接收。”因此,三亚市开发办也一直留在三亚市二办1108室办公。
2011年11月21日,三亚市科工信局给三亚市开发办送至了一份《限期搬迁通知》,通知上表述为“市政府办公室已将三亚市政府第二办公楼1108室分配给我局”,要求三亚市开发办于11月24日前搬出,以便装修。
“我们要搬到哪里去?他们之前跟我们协调,希望我们搬出去,但是我们不同意。”周某表示,由于单位调整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办公室也不可能撤掉。两个单位领导曾为此事出面协调,但并没有统一意见。周某认为,既然没有征得同意,对方便不能以装修的名义破门而入。“我们一份文件就上千万(元),丢了谁负责?”由于房门被破坏,工作人员最担心的就是文件丢失。
办公楼管理科:1108室仍为三亚市开发办办公室
11月28日,南海网记者联系上管理三亚市二办管理科科长吴庆雄。据其介绍,三亚市开发办很早就搬进市二办1108室,到目前为止,市政府并没有发文件,将1108室分配给三亚市科工信局。因此,1108室仍为三亚市开发办所用。
据悉,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南海网记者邓松)
华科9天两起跳楼事故
高校生命教育缺位
记者 赵雪浩
核心提示 9天时间里,有着“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华中科技大学像经历了一场梦魇。10月23日,该校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员在本部与同济医学院相继“坠楼身亡”。7天后,一名22岁的建筑系大四学生“跳楼自杀”。一时间,“华中科大学生跳楼事件”成了网络热搜的名词。
亲历了其中一场跳楼事故的华中科大美国教授PW,随后在一个网帖中发出了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用正确的方法去抢救?为什么没有人上来帮助?为什么让他孤独地死去?”
而《法制周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事后回忆起来这些跳楼事件都有迹可循,但跳楼者身边的同学和亲人,似乎至今都不明白“他们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显得尤为突出,亟待关注和解决。连续发生的跳楼事故,反映出我国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
2011年的这个秋天,对于位于江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来说,可谓多事之秋。继10月23日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员在其本部与同济医学院“坠楼身亡”后,仅隔7天,一名22岁的建筑系大四学生再次“跳楼自杀”。“华中科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关键词。
短短9天时间里,这所有着“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高等学府像入了梦魇般,悲剧接连上演。不管是该校在读生还是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除了对跳楼自杀事件感到极大的震撼外,更是对他们轻易舍弃的青春和生命表示关注。对此,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认为:“当下的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众多问题。高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一方面暴露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高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
机械学博士的不归路
11月6日,江城武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这所人口近千万的城市,有两场并不起眼的追悼会在举行。两个家庭从此送走了自己最亲的人。
10月23日,星期日的早晨,27岁的华中科大在读机械博士彭凯峰从所住的西11舍四楼“坠楼身亡”。
“早上7时57分,宿舍开大门的正说离开门还差三分钟,我突然听到‘砰’的一响,接着两个路过的女孩子尖叫‘有人跳楼了’。”11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西11舍的楼管阿姨回忆起当天的事还记忆犹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楼内的,是学生们搀着我回来的。”
华中科大学生付亚辉在网上贴出的日志称:“8点左右,西11舍一名男性跳楼身亡。美国教授PW刚好路过,听到了落地声,经历了全部的早期现场。教授在第一时间赶到伤者身前,发现其仍然有呼吸、意识清醒。此时旁边已经有人打120以及报警。”然而,在8时20分许,华中科大校医院的两位医生到现场“检查完后,已确认死亡”。
在这起事故发生的一个小时后,上午9时许,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又传出“一名女生坠楼”的消息。不过经确认这名坠楼者为校外人员,已送医院抢救。11月8日,《法制周报》记者经多方核实,这名坠楼者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一天两起坠楼事故,这应该是华中科大60年来最为黑暗的一天。”该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三女生对记者说这句话时,连连摇头叹息。
对于彭凯峰,尽管西11舍的楼管阿姨称其“话很少,印象不是很深”,但还是告诉了记者一些内情:10月22日,彭凯峰曾向同楼层的某个博士借手机,给曾供他读书的“干爹”打电话,但电话打通后只是听对方说话,自己一声不吭。在挂断电话后,“他长叹了一口气,还在那位博士的床上躺了一会儿”。
而后,这位被借手机的博士向彭凯峰要电话号码,以便“以后联系”,但彭用很冷淡的口吻说,“没必要,要电话有什么用,也解决不了问题”。
“当时就感觉到他情绪不对劲。”这位博士事后如是回忆,但毕竟与彭凯峰不是很熟,所以他没有追问“到底怎么了”。
而彭凯峰本科时期的同学高川(化名)却称,“国庆节的时候,他还参加了青岛一个同学的婚礼,和大家有说有笑,看不出有任何不对”。但高川同时也说,“听说他在出事前和老板(博士生导师)吵过架,想换导师”。然而,这种说法并没得到校方的正式回应。
2007年,彭凯峰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进行硕博连读,记者注意到,在本科期间学轮机工程的彭凯峰曾获得过“日本邮船(NYK)奖学金”,成绩还算不错。
但华中科大不止一位博士生透露,彭凯峰所在专业的博士论文“最近提高了等级,原来只要发几篇D级的论文,现在却需要发B级论文,压力肯定很大”。而记者也了解到,在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华中科大,因博士论文不过关而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的学生并不罕见。
“话不多,比较内向”是很多认识彭凯峰的人对他的最直观印象。这位“看起来多少有些文弱”的博士生,在10月23日清晨给姐姐打电话时,只说了一句“我很累,想休息了”,然后纵身跳下四楼。
“我们同学至今都不明白他的情绪到底是何时起变化的,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他情绪不对,及时开导他,悲剧也许不会发生。”11月6日,高川对记者感慨。
被传染的“坠楼者”?
10月31日下午2时许,当22岁的建筑学大四学生张骋捷从华中科大紫崧学生公寓15栋6楼一跃而下后,“整个华中科大弥漫着强烈的紧张气氛”,“三连跳”使得这所知名学府一时间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从13时21分起的40分钟内,张骋捷通过自己在人人网上的账号“张骋捷santo”发了四条动态,最后一条称“走得仓促。再见,地球人”。
“当时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还是隔壁宿舍的人告诉我的这个消息。”说起张骋捷当天的情况,他的一位室友显得很伤感,“实在没有想到,他有什么想不开的?”
广州警方首次微博通缉疑犯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普、杨辉、周巍报道:28日上午10时45分,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广州公安”首次发出微博通缉令,悬赏20万元通缉捉拿杀人疑犯、64岁的钟焕平(男,1947年6月14日生,广州人)。据警方透露,此人身高170cm左右,较瘦,左嘴角有痣,喉结有疤,涉嫌故意杀人,公安部B级通缉人员。对提供准确线索抓获钟焕平的人员奖励人民币20万元(联系电话:020-84446221、020-83117726)。
据了解,疑犯钟焕平涉嫌12年前一宗发生在广州市海珠区的杀人案。1999年10月24日上午,海珠区江南大道南昌大街二巷的出租屋内发现一具女尸,死者颈部被刀割。经查,钟焕平有重大作案嫌疑,一直在逃。
由于案情严重,2004年4月,广东省公安厅发出2004年第一号《通缉令》,在全省公开悬赏通缉90名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重要疑犯。其中,排在第四位的就是钟焕平。当时公布的家庭住址为广州市花都区新街小学集资楼东402房,当时的悬赏金额为3000元。同年,广州市公安局悬赏5000元通缉钟焕平。
2005年,广东省公安厅发出第98号通缉令,对110名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在逃人员予以通缉,钟焕平也榜上有名,通缉令还透露,钟焕平曾用名“钟平”。
2010年4月6日,钟焕平被公安部列为B级通缉人员,悬赏奖金已升至人民币5万元。通缉令显示其家庭地址改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航校东街11号
今年11月28日,广州海珠区警方将悬赏金额升至20万元。
这则微博一发布,马上有140多人评论,上千人转发。这是“广州公安”首次以微博形式发送通缉令。海珠区警方称,近期警方在敦促在逃人员尽快投案自首的同时,也在加大追逃抓捕力度,“命案必破”、“命案必追”,钟焕平一直是重点追捕目标。由于“广州平安”微博目前已有100多万“粉丝”,且遍布全国各地,警方希望充分利用微博信息传播的高效率协助追逃。
28日,按照通缉令上的地址,记者沿着花都新街大道南,找到此前钟焕平曾经居住过的新街小学集资楼。不过目前该小学已经全部搬走,附近居民对钟焕平了解不多,基本从未听说钟焕平身负命案的情况。记者随即前往航校东街,也一直未找到钟焕平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