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贺小军
11月24日一大早,博爱县苏家作乡机关大院三三两两来了许多听课学习农业技术的群众,不一会儿就站满了。当日,该乡邀请王香芝、李明珠等县农业专家在乡机关和侯卜昌村委会为350名农民讲解配方施肥、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近年来,我乡逐步将东片打造成生产加工优质小麦基地、中片打造成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和标准化畜禽奶牛饲养基地、西片打造成农家乐旅游基地,拉动全乡农民大增收。作为农民培训计划内容,从11月24日至12月1日,我们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苏家作乡党委书记李永波对记者说。
据介绍,该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效小麦,并于11月中旬组织部分农村干部到新乡市延津县参观,学习有机小麦种植技术。目前,该乡南石涧村和北石涧村建起6家面粉加工厂,带动周边村200多辆三轮车搞小麦收购和面粉运输,直接带动400多人就业。
目前,“种—沼—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该乡农业发展的主流。近年来,凯瑞奶牛饲养合作社、伊赛公司、劲牛公司和龙程公司等标准化畜禽奶牛饲养公司纷纷建立,奶牛存栏达到6500头。该乡养牛场全部实行生态饲养,大量收购无公害玉米秸秆,既节约了饲养成本,又完成了秸秆禁烧任务。另外,该乡大面积建设沼气池,将畜禽奶牛粪便变废为宝。据了解,该乡奶牛饲养可消化1.3万亩玉米田的秸秆,满足200余座沼气池的需要,给周边群众带来直接现金收入400多万元。
该乡积极引导、协调群众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鼓励采取股份制、合同制、公司制等形式,大面积种植铁棍山药、生姜、地黄、蔬菜等经济作物,并出台了相应政策:一是对流转的土地第一年每亩补助100元;二是每50亩地帮助打一眼井;三是头两年乡政府出资为合作社聘请技术员。目前,该乡苏留蔬菜合作社承包经营300亩蔬菜园,年产鲜菜20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双利合作社种了100亩香菜,每亩产量1500公斤,赶上今年秋季香菜价格上涨,每亩收入八九千元。
该乡还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焦作客商杜小明投资4000万元开发日月潭生态园项目,建设游泳池、彩虹滑梯、大喇叭、垂钓湖、绿色蔬菜基地、餐饮楼等,可安排60人就业。该生态园于8月1日开业以来,平均每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日营业额平均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