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蕾 通讯员丁艳君) “创业不易,可我是幸运的。在创办东渠村澡堂和十八里井管厂期间,市里和乡里的创业指导员不仅帮我协调了场地和技术,还指导我申请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资金。如今只井管厂年收入就有十几万。”11月24日,王曲乡东渠村委主任助理李国强动情地说。
李国强的创业成功在我市并不是个案,我市实施的“5+1”培养创业模式让120余名大学生干部创业成功,带来直接经济收入有300余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干部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干部创业问题,我市建立了“5+1”培养创业模式,即确定一名组织部领导联系,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政策引导,解除创业顾虑,协调落实土地、资金、技术等创业环境问题;选派一名党员后备干部到村指导,“领跑”大学生干部一起创业,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选派一名乡镇(办事处)班子成员联系一名大学生干部,及时帮助解决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或扶持的问题;选派一名创业有成的党员能人帮带一名大学生干部,在创业示范、发展项目、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本着立足县域实际谋划经济发展思路的原则,协调一名相关专家与大学生干部结成师生对子,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进而提高农村干部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发家致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