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英俊
本报通讯员 樊国亮
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市境内不仅线路长、工程难度大、拆迁任务重,而且穿越市区而过,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拆迁房屋面积122万多平方米,涉及企事业单位、工商户797家,搬迁人口2.6万多人;河道开挖填筑成形约62公里,完成河道衬砌约20公里;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全部开工建设;跨渠桥梁开工建设56座;特大型穿黄工程隧洞全线贯通,正在进行洞身衬砌,穿沁工程累计完成管身段49节,占总节数的73.1%。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规范进行建设,多个施工标段工程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多次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局、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的表彰。
值此工程建设进入高潮期和关键期之际,12月4日,记者沿着南水北调焦作段进行实地采访,用镜头记录下了一组精彩瞬间。
图① 在南水北调焦作二段一标,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干渠衬砌。
图② 南水北调焦作山门河暗渠右洞施工现场。
图③ 施工人员在南水北调焦作二段二标修建护渠。
图④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与新月待焦联络线铁路交叉工程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搭建铁架。
(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李英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