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乔 桥
11月30日上午,焦作供电公司总经理赵建宾再次来到他的班组建设联系点——500千伏博爱变电站。近一上午的时间,他和员工们促膝谈心,员工们无拘无束,气氛显得非常融洽。该站站长申刚强激动地说:“公司领导设身处地为基层班组着想,及时协调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真是太需要了。”这是该公司持续加大班组标准化建设力度带来的新气象。
基础重在源头
企业的基础是班组,班组是组成企业大厦的基石,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抓住班组,才能抓住企业管理的根本——这是焦作供电公司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共识。
该公司现有班组111个,包括变电、送电、调度、通信、营销、检修、农电、配网、后勤、多经十大类,他们承担着电网建设、运行维护、设备检修、电网调度、营销收费、服务三农、通信保障、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长期以来,该公司以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为出发点,采取“三步走”的方法,使班组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曰“穿针”。该公司党委书记司学振指出:“机关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宁可忙了机关,也不能乱了基层,一定要让班组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为此,该公司建立了领导班组定点联系制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与所有班组建立了一对一联系点,定期深入到班组调研,及时掌握班组员工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曰“引线”。该公司通过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班组建设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落实,夯实班组管理的根基。今年,该公司连续举办了两届班组建设论坛,为班组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三曰“联姻”。该公司将市公司10个先进试点班组分别与相对薄弱的班组结成帮带对子,互相借鉴、互相提高;修订完善了涵盖13个类别的班组专业标准,编制了《班组建设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这种由员工参与制定的标准更贴近实际,有效避免了规章制度与一线脱节的问题。该公司电力调度班班长刘芳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这些标准,一件事由100个人做,结果一致;一个人做100次,结果也是一致的。”
文化彰显特色
如今,走进该公司每一个基层班组,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如同走进了一个文化大课堂。一句句温馨亲切的标语,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时刻温暖着每一位员工的心。
该公司本着突出价值观念,符合客观实际,克服形式主义的思路,把班组文化建设分为窗口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素质文化四个方面,作为“六大文化环境建设”之一,提炼特色班组文化。该公司推出的“素质文化工程”,按照学习育才、竞赛选才、逼人成才的思路,培育了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综合型人才,带动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民主路营业厅“电力彩虹”服务队细致周到的服务、“天使”般的微笑,成为印刻在焦作人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优秀班组的电力调度班10年爱心接力,捐助失学儿童走进“象牙塔”的事迹感动山阳大地,成为2011年度唯一入选“感动焦作”十大新闻人物的集体;被授予“河南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岗”的远动班,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效益得到提高,成为班组建设的楷模;被授予省公司特等劳模的武陟县电业局线路工程队队长姚小巧、备受各级媒体关注的温县退伍军人电力服务队队长韩举红,成为员工争相追捧的明星……独具特色的优秀班组文化,发挥了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辐射功能,激发了班组活力和员工的工作动力。
创新成为习惯
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该公司建立了创新成果申报、审核、评价、推广和奖励的常态机制,定期印发创新成果汇编,并通过讲座、辅导、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让员工的创新激情和潜能充分得到释放。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注册质量管理小组82个,他们充分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从设备消缺、技术革新、节能降耗、改进服务、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等方面积极展开QC小组活动,在为企业解决难题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以来,该公司累计获得国优成果奖6项,省优成果一等奖13项。丁东坡工作室开发的“实时电能量采集处理系统”、“焦作地调EMS系统网络安全措施的改进”、“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传输速率和增加接口容量”等科技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刘伟芳工作室发明的“低压电表箱封堵配件”荣获全国优秀QC成果,有效防止了通过配电箱缝隙窃电现象;今年6月份,该公司员工古长周被聘为河南省QC成果发布会评委。目前,QC小组活动已经成为该公司参加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取得成效最显著的一项群众性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焦作供电公司抓住了班组建设这个根本,筑牢了企业发展的根基,使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