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阅读提示 日前我市“万基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评选有果,33岁的秦秋梅荣获冠军。这个来自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女车工,巾帼不让须眉,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来自全市其他各企业的以男车工为主的选手。
“紧车工,慢钳工”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一句话,意思是车工出活相对要快才行。12月1日上午,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维管中心机加工段车工班厂房,机器声轰隆作响,铁屑四溅,10余名车工都在随着机器的运转马不停蹄地赶进度。女车工秦秋梅和男车工一样,穿戴着同样的蓝色工装在忙活,长头发被塞进帽子,一时很难分辨出男女。
今年33岁的秦秋梅,是一个有着15年工龄的车工。1993年,初中毕业的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外地去学护工,二是留在焦作上技校。秦秋梅有两个哥哥,父母对这个小女儿最疼爱,希望她能留在身边。她也一直是个乖乖女,听了父母的话,选择了留下,又在老师和家人的帮助下,选择学车工专业。3年后,秦秋梅进了现在的企业,成为一名女车工。
虽然在技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学习实践操作,但毕竟只是练兵,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有一次,别人给她说要加工“合页”,她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听老师傅一讲,才知道说的是“台阶轴”,只是称呼不同罢了。这个小事,让她觉得,并不是离开学校就不用再学习了,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校园。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她用疼痛换来的经验教训。一次,在用砂轮磨刀的时候,她觉得戴不戴眼罩都行,结果一颗砂粒飞进了她的右眼,当场被送往医院。好在砂粒最后被取出来,她的眼睛也并无大碍。这个事情让她觉得很后怕,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活,她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按照程序操作。
除了安全问题,车工活计的脏、累、噪声等,也让女车工们苦不堪言,这也是12人的车工班只有2名女工的一个原因。“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操作机床的时候不准戴手套,最初手上磨出了血泡,现在早变成老趼了。”说着,秦秋梅伸开了她满是沟壑的双手戏言,“看,可以当砂轮了。”
最近由于施工等原因,厂房的暖气暂停了几天,下了车床,秦秋梅就接杯热水抱着取暖。“工装里边不能套得太厚了,那样干活会不利索。而到了夏天又不能穿太薄,否则飞溅的铁屑会毫不留情地划伤皮肤。”即便穿衣,也避免不了被划伤,秦秋梅和工友们看到彼此身上划拉的痕迹,会互相开玩笑地说:“又打架了。”
无论如何,秦秋梅都坚持了下来,她觉得女工有女工的劣势,但也有女工的优势。没办法和男车工比体力,便在技巧上下工夫。她不断地设计、制作工装卡具,一下子就把工作效率提高10多倍。
秦秋梅日前荣获我市“万基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冠军,机加工段段长夏永杰并不感到意外,说她干活,既有速度,又有质量,肯定是非她莫属。
秦秋梅觉得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不是为了和别人比,是和自己比。目前工作之余就是照顾家庭,秦秋梅最大的梦想是,以后能有机会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不管是旅游还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