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山阳大地虽然没有飘下迷人的雪花,但是室外最低气温已经下降到-1℃。在马村区待王街道西孔庄村生育关怀小康温室大棚基地,村民卢冬梅正在自家的大棚内忙碌着。提起家里三座温室大棚一年能增收3万多元的事,她说多亏了国家生育关怀小康基地的优惠政策。
西孔庄村有103户360口人,是我市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过去,村里地不多,村民以种粮食为主,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几千元,勉强够上温饱。2007年,该村开工建设小康工程,基地占地100亩,投资50万元,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共有大棚82座。2008年,基地又引进无公害蔬菜,成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年蔬菜供不应求,每座大棚年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在30多个大棚承包户中,卢冬梅等7个计生户享受到特别的优惠,减免五年承包费,免费享受技术指导信息,可以申请3万元的无息贷款,这让他们如同坐上致富快车。
卢冬梅说,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近年来她家承包了三座大棚,主要种植圣女果、紫甘蓝、球茎茴香、西兰花等优质蔬菜品种,今年种植的是圣女果和芹菜。一座大棚里的芹菜春节前就可上市,估计有8000元的收入;大棚里的圣女果春天可望上市,估计有4000元的收入。这样,三座大棚一年有3万元收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