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珊珊
“患者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这是市二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
从重视治疗疾病到重视治疗患者、从强调医疗安全到强调患者安全,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变化,而是市二医院管理理念的变革,是质量管理的深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在该院院长李富梅给全院职工讲课的课件上,记者看到这样几句话:“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已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李富梅解释,“患者安全是指‘大安全’,不仅包含医疗质量安全,还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饮食安全等。”李富梅说,市二医院作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将患者安全纳入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并融入到责任与使命中,倾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方便、安全、人文的诊疗环境。
制度作根基
“健全的制度是患者安全的根基,而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
市二医院始终坚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为主线,健全医院质量、科室质量、个人质量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等几十项核心制度;建立了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停水、停电、坠床、跌倒等33个应急预案和程序,并以院、科二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为依托,健全和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复杂疑难病例会诊流程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手术期患者管理,严格执行术前访视、手术风险评估、术前手术部位标志制度及术前、麻醉前、切皮前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建立“腕带”识别标志制度;每季度实行安全分析制度,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每月实行患者座谈会制度,向患者征求意见和建议。
伴随着这些制度的,是严格的奖惩制度,记者看到,那些没有按照规范操作,诸如患者翻身卡没有记录,手术前没有小结专页等,都有具体的奖罚金额。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和时刻关注到位的目光,才消除了患者安全的最大隐患。
李富梅说,只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人人按制度执行,患者的安全就一定会得到保障。
教育化于心
如果说,患者的安全是靠全院职工按规章制度来实现的话,那么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建立在全体职工心中更高的安全价值取向。
为了让安全理念扎根于全体职工的内心深处,市二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院领导亲自上阵,从不同的角度给全院职工授课,增强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
邀请知名医院管理公司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邀请外院专家进行医疗安全学术讲座,重点分析医疗纠纷案例,讲述医患沟通技巧;
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督察,一旦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整改;
深入开展“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加深医护人员对医疗安全的认识;
落实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重点科室,如ICU、手术室、妇产科、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进行全方位监测;
在医院持续开展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要求医务人员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知道患者心理、经济条件、家庭关系、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人格个性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服务上更体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并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如今,“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的安全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进市二医院,墙壁上的安全口号、重要场所的安全提示、文化长廊的安全警句都让人置身在浓浓的安全氛围中,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教育引领人、用教育启迪人,在潜移默化中使患者安全理念进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中,成为自觉的感情认同。
隐患止于防范
使命催生责任、安全保障发展。医院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预防在前,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市二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注重加强基础保障安全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实行“岗位每日自查、科室每月巡查、医院每季检查”三级隐患排查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制订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为患者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以全员培训、主题大讨论、应急演练等活动为载体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持续加强就医安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消防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及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安全设施,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李富梅告诉记者,患者安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存在于医院、科室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存在于医务人员的细节服务中,存在于患者就诊的各个流程中。患者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二医院人将铭记“尊重患者生命、保护患者安全”的职业责任,不断超越、迎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