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珊珊 本报通讯员 胡 霄 敖常青
2011年12月11日,我市首座可移动房板式爱心献血屋在市人民路丹尼斯广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市无偿献血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再上新台阶。
血液是宝贵的医疗资源,是只能从人体获得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制品。焦作市中心血站作为我市唯一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的采供血机构,弘扬求真务实、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使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我市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
市中心血站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引进新业务、新技术,多项技术荣获焦作市科研成果奖。目前,已形成覆盖从血液采集、储存、制备、检测、运输供应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河南省质量管理最为规范的血站之一。
市中心血站自建站以来,无采供血事故发生。作为服务于献血者和受血者服务的窗口单位,市中心血站在搞好采供血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提倡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2007年,市中心血站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称号。
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打造了市中心血站的服务品牌,“捐血献爱心、用血请放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无偿献血已经成为我市公民展示崇高精神风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市年供血量平均以15%速度递增,2010年供血量比2004年翻了一番。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的用血需求,市中心血站创新工作模式,于2009年11月23日在东方红群艺中心二楼东厅建成了我市第一座爱心献血屋,成为由流动采血车向固定献血屋转变的标志和里程碑。爱心献血屋建成以来,共有近2万人次前来爱心献血屋献血,已成为山阳人播撒爱心的聚集地。
为了向广大无偿献血者提供更加温馨、舒适、便捷、安全的献血条件,积极推动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2011年,市中心血站经过认真考查、反复论证,通过招标的形式,决定在我市新增2个献血屋。丹尼斯广场爱心献血屋从设计、规划到投入使用,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期望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倾注着血站全体干部工人的心血。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代表城市文明和采供血事业发展的可移动式爱心献血屋已经别致地坐落在市人民路丹尼斯广场——这个人群聚集的又一繁华地段。它的启用,不仅为市民献血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温馨的服务,也势必给采供血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给焦作人民带来新的健康福音,给城市文明带来新的亮点。
2011年12月是无偿献血宣传月,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无偿献血,是人间传递友爱真情的红色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无偿献血者不仅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素不相识者的生命,也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倡导了一种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值得全社会去尊敬和爱戴。让我们通过无偿献血去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去营造一个充满人道、博爱、奉献的和谐家园。
近年来,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已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石 凯 摄
位于东方红群艺中心二楼东厅的我市第一座爱心献血屋,已成为山阳人播撒爱心的聚集地。
石 凯 摄
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无偿献血已经成为我市公民展示崇高精神风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平台。 石 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