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社区的调解干部,是他们挽救了我的婚姻……”日前,在山阳区光亚街道光亚社区,山东小伙子田军握着社区调解员王太平的手激动地说。
田军在我市打工时和女青年晓华(化名)相识并确定了恋爱关系,今年9月份两人订了婚。可就在他们筹备婚礼时,田军因拿不出5万元的彩礼钱使女方一家很不满意。迫于无奈,田军找到女友家所在的光亚社区帮忙。看着田军心急火燎的模样,社区调解员很快把晓华及其家人请到了办公室。经过半天的调解,一对恋人终于破镜重圆。
“像这样的婚姻、邻里矛盾等,我们今年就调解了不少,有的还很费周折……”王太平说。笔者一边翻阅着他桌头的一摞调解协议,一边听他讲解。光亚社区属于我市较大的城中村,群众居住密集,流动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等相对较多。因此,该社区一直把民事调解当做构建和谐社区的头等大事,抽调了在群众中威信高、对社区情况了解的人成立了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只要社区内出现纠纷,立即介入,尽量做到“小纠纷现场解决,大矛盾不出社区”。今年元宵节,王太平正在家里吃饭,得知做元宵生意的外来人员李某因污水问题与居民马某发生口角,双方剑拔弩张,王太平二话不说,迅速赶到现场,在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反复做工作,最终使双方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重归于好。
“宅基地纠纷是最难调解的,要想调解好,必须有充足的耐心。”做了多年调解工作的王太平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让这兄弟俩达成协议,王太平和社区主要负责人曾专门进行了6次调解,设身处地、以情动人,用了很多方法,话都不知说了多少,最后才让兄弟两人达成了协议。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该社区共成功调解纠纷36起,另有5起正在调解中。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