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市十次党代会精神,通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为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快转型升级,这是贯穿报告的主线,也是我们今后五年抓好工作的“纲”。
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市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之后又一次全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弘扬敢于创新、再创大业、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宏观上把握好焦作在中原经济区中的使命与责任,找准加快转型升级的着力点,选择好突破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一、突出抓好中原经济区这个难得的平台。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蕴涵着重大政策机遇,是我市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增强创业引力的潜力和空间所在,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和平台。一是切实加强政策研究和规划对接。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根据焦作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定位和发展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搞好规划和政策的对接。二是借势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快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研究好支持焦作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全力支持新区建设的必要氛围。
二、突出抓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空间。一是按照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科学确定城镇体系,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促进城建、产业、生态相和谐。二是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城乡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共进,为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空间。三是依托我市现有的9个省级工业园区,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园区载体,按照培植产业链的思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切实抓好园区的软、硬件建设。
三、突出抓好大企业大项目这个带动枢纽。实践证明,大企业、大项目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必须牢牢抓住大企业、大项目不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切实抓好大企业带动。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搞好重点骨干企业的动态管理,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外引内联做大做强;抓好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支撑和带动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二是继续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联合重组。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重组,是推进产业、企业、产品结构实现跃升的最有效途径。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这方面的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抓好大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搞好源头控制,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密切跟踪国家、省投资支持重点和政策调整变化的趋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环境保护以及民生领域策划、储备一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并搞好项目对接、调度和推进工作,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
四、突出抓好技术升级这个中心环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不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是治本之策。一是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在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组建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深入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竞争力的重大科学专项,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安排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二是实施技术改造攻坚行动。紧紧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计划。抓住当前国家实行增值税转型和鼓励使用国家重大装备等政策机遇,在化工、机械、建材、冶金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我市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普遍改造一遍,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要在河南乃至全国处于领先。
五、突出抓好政策引导这个杠杆。一是切实落实好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重点抓好国家产业政策、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节能减排政策、投资政策等的落实,发挥好“倒逼”机制的作用。二是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围绕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品牌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制定完善政策体系,调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绩效评价办法,根据企业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分别制定有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好的企业支持发展壮大,差的企业根据政策予以限制,促进企业自觉自愿地加快转型升级。(作者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