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握好使命与责任 加快转型升级
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发挥高校引领作用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被调研”是社会治理的危险信号
令尹子文的启示
加快品牌突破 推动经济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令尹子文的启示

作者:章 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论语·公冶长第五》记载了这样一段佳话。“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名相,姓斗,名谷于菟。令尹是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丞相,子文是封号。这句话是说,斗谷于菟三次上台做宰相,他并没有觉得多了不起,一点儿也没有高兴过;三次下台卸官,他也没有难过,没有恼怒过。而且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详详细细地告诉后面接班的人该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自然变化、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新老交替早已成为一项正常的制度,但如何正确对待进退去留,如何做好交接班工作,仍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

  上台终有下台时。爬山有上山也有下山时。一个演员即使名人也不可能老站在台上,永远演下去,那也太没意思了。一个领导者不可能总在领导岗位上,新老交替、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人又总喜欢爬山时的奋斗和希望。

  其实,上台容易下台难。人最难得的是一颗平常心,是下台时的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再好,要做到上台不喜不是件容易事,做到下台不愠就更难了,何况三次上台三次下台的大起大落。笔者孤陋寡闻,知位尊者古代有令尹子文、当代有邓小平二人而已。人是感情动物,人又难免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人在台上与台下之间,尽管修养很好,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一旦到了一个好的位置,那个神气马上就不同了。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也在人之常情。但如果上台还能保持本色,不得意忘形、不得意失形,却是难得。时下有一种现象不能不提。能上能下,这是我党一贯的干部路线,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去留,这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起码的组织原则和党性修养。曾几何时,有的干部能上不能下,有的干部甚至对正常的调整交流,只要不合自己意的就闹情绪、发牢骚,有甚者更迁怒于组织、迁怒于某一主要领导成员。看起来,做到“不喜不愠”实在是难之又难,非常了不起。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有精彩,也有谢幕。在台上,就要演得精彩,把岗位职责内的事竭心尽力做好,拿时下的话说,就是把单位的工作抓好,把本地区规划做好,经济发展上去,社会取得进步,让当地人民富裕起来,这已算尽职尽责了。退下来了,就要轻松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平静的生活。离开了领导岗位,无论是年龄、身体原因退休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多多少少心里会有点不是滋味,正常交接道一声:我该休息了。有些事我没办完,剩下的你接着干下去吧,这不难做到;不给下任领导出难题、使绊子已属明智豁达。而“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要详详细细地告诉接任者该怎么办,包括工作、困难、经验、体会,这些就彰显交接班的本来要义。只是,时下很少有这样的交接班了,大多被歌功颂德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座谈会代替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令尹子文确是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作为一个领导者,进退不喜不愠实在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责任!

  今年是县乡人大、政府换届年。由于年龄、身体、工作、班子结构等原因,今年肯定要有一批领导干部退下来,有一批年轻干部要走向领导岗位,担当起领导重任,如何做到退位后心平如水,宁静淡泊,不干政、不添乱,在位不喜,在任上谋其政、思发展、重民生、惠百姓,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党的期望、人民的福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