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握好使命与责任 加快转型升级
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发挥高校引领作用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被调研”是社会治理的危险信号
令尹子文的启示
加快品牌突破 推动经济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高校引领作用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作者:高闰青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重大举措,是推进和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中,肩负着神圣而崇高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一、强化高校责任意识,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具有无所不在的普遍性特征。人类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及其过程。人及其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整体性,都是以文化的方式形成和存在的。一部人类史,实际上是一部文化史,丢开文化史,根本看不见人类的发展。人的一生都处在一个文化的生活世界里,接触和体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的世界里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的智慧,形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观点和方法,完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为沟通人类先天生物自然性与后天文化习得性的内在机制。可以说,人不仅是生命的存在,也是文化的存在。人创造了文化,也是文化的创造物。教育不但绵延了人类的文化,而且文化通过教育的活动予以创新。教育不仅籍由文化的运用“使人能成为人”,而且,社会的存在与发达,也经由教育的实施而使社会的生命维持下去。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能借助其优越的条件和独特的地位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引领时代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培育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高校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依靠育人来实现,贯穿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育人的各个环节。教师将前人积累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吸收、扬弃创新,传递给青年学生,既利用先进文明成果培育新人,又通过育人传承与创新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是对高校育人功能的高度概括。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眼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凝练、弘扬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将古代文明的辉煌、现代文明的精粹内化为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追求、科学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从而使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留。当然,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包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为塑造和培养有文化的一代新人离不开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民族文化传统主要包括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文学艺术、传统美德,它们是构成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和历史基础。它们以良好的人文氛围的培养为价值取向,含有丰富的人文要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及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更多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大批高素质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区域文化教育,引领地方社会发展

  任何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构成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自然是处于文化系统之中。高校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处于轴心位置,它必须通过传承、研究、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要担当这种社会责任,利用自身包容的学术环境、思维活跃的师生、专业的研究工具来进行文化教育与研究,引领社会发展。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融合,已悄然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方文化研究与教育则是地方高校服务、引领地方经济社会的很好的契入点。一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和教学资源优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专业,以适应地方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学校优势和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适时改革课程体系,将地方特色内容融入教学中。三是有效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科研项目。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地域的自然、经济、文化特点,有效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在加强区域文化研究的同时,寻求多种渠道将新文化、新知识向社会传播和辐射,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增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作了部署,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高等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种全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大有作为,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育学博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