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作为“中国乐圣、中国音乐奠基人——朱载堉”的故乡,这是唯一性的中国音乐之源,更是优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挖掘“乐圣朱载堉”文化渊源,比对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世界最高音乐殿堂——金色大厅,将沁阳打造成“中国音乐之城”,向全世界宣传沁阳。这将是继优秀旅游品牌神农山、云台山景区之后,沁阳市的又一张展示“软实力”的国际性城市名片。同时,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沁阳经济新的增长点。
12月8日,我市召开“音乐之城”策划座谈会,特邀中国策划协会的专家学者就我市叫响“乐圣故里”、打造“音乐之城”进行研究座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红出席座谈会,旅游局、文广局、风景局、城管局、规划局、住建局、发改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参加。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首先听取了专家关于打造音乐之城的文化传播策划大纲介绍,策划大纲从底蕴文化分析、文化热点打造及关键词、关键词解读、首期活动主题项目和文化包装及传播策略5个方面做了宏观全面的分析。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如何完善策划大纲、加快“音乐之城”建设步伐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汇报和各方面意见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红强调指出:打造“音乐之城”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站在全国的高度,从国家层面看,全力宣传朱载堉,弘扬乐圣文化,是抢救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迫切要求,打造音乐之城,真正将乐圣朱载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将沁阳打造成世界音乐高地。二是站在全省的高度,从河南的层面来看,我们打造音乐之城,是河南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动承担起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必将搭建起中原乃至中国联系世界的音乐对话交流平台,沁阳必将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先试先行区和最佳试验田,将为我市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荣誉。三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影响力,关键是群众对它的认知程度,我们通过这一工程,不断加强对朱载堉的宣传,丰富群众文化艺术内涵,提升“乐圣”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让沁阳群众对自己所处文化有一个清晰自觉的认识,从而恢复和提升对怀庆府文化的自信,并由文化自信进一步达到文化自觉。四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将综合提升沁阳的魅力、实力和品位,更能丰富沁阳城市内涵。通过打造音乐之城,对乐圣文化充分开发,将这一资源变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活力,既造福当代当地,也造福中原中国。
张玉红指出,现在提出打造“音乐之城”正当其时,“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具备。“天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一系列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对我们的发展及其有利;“地利”是乐圣朱载堉这一文化品牌为沁阳所独有,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人和”是“音乐之城”的设想一经提出,便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拥护。在10月28日北京大学“2011年亚太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上,首先得到了中宣部文化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晓虎和北大教授叶郎等业内顶级专家教授的充分肯定;在参加全省宣传部长培训会时,又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及焦作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朱载堉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抓好突破;要策划、包装好具体项目,要靠项目吸引资金。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将方案纳入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文化创意产业大盘子中。各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各自分内的工作,凝聚合力打造朱载堉文化品牌,将沁阳切实打造成音乐文化滋养的圣地,音乐人士朝拜的圣地,音乐活动举办交流的集聚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市文博副研究员 邓宏礼
建议:一,欲传承发展必须立足于创意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设立朱载堉培训教育基地,陈列展出朱载堉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等,同时着力进行音乐人才培养,组织参与音乐演出。开发生产相关旅游产品。
二,必须以文化产业化为纽带,虚实结合,不然没有生命力,难以践行。应积极排演朱载堉的《六代》、《灵舞》等舞蹈,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乐圣文化。举办音乐演出、比赛等活动,使沁阳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
旅游局局长 李四凤
围绕我市提出打造“音乐之城”的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以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打造音乐景观大道和城市音乐中央集散地,以音乐大道街路及两侧建筑为基础,设立丰富多彩的音乐项目和旅游项目,如乐器总汇、钢琴酒廊、音乐咖啡吧、演艺吧等。
二、在修建音乐主题公园和音乐主题广场的同时,可将公园、街道、广场、剧院、会议厅等以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并在广场上凸显音乐元素,把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介绍融入其中。
三、沁阳市作为“中国乐圣、中国音乐奠基人——朱载堉”的故乡,这是唯一性的中国音乐之源、优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我们可挖掘“乐圣朱载育”文化渊源,嫁接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世界最高音乐殿堂——金色大厅、世界著名的媒体——CCTV维也纳中国音乐会的平台,向全世界宣传“中国音乐之城——沁阳”,这将成为展示沁阳市国际性“软实力”的闪亮城市名片。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张安国
首先要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要在高端研讨中提升;二是要在重大活动中体现;三是要从直观上能感受。
在“音乐之城”建设中,应注意三点:
一是对上衔接方面,要深刻理解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方针政策,积极与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对接,争取将沁阳“音乐之城”建设项目列入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盘子,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二是整体协调方面,要将沁阳“音乐之城”建设列入全市建设规划,预留空地,科学规划;同时要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三是实际操作方面,沁阳“音乐之城”建设领导小组要制定出尽可能详细的规划、宣传等方面的方案,明确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切实具有可操作性。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党委书记 苏明武
作为乐圣故里的沁阳,打造“音乐之城”是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既符合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又符合沁阳文化建设的实际。我认为:在 “音乐之城” 的规划上,首先要搞清什么是“音乐之城”,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标准,只有明确了标准,我们的工作才有目标。然后按照标准一步一步去实现。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文保中心主任 田中华
我市打造“音乐之城”,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此我提出几条建议:
一、不断策划、筹办高水准、高质量的音乐节、研讨会和唢呐比赛,以节、会、赛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朱载堉及其学术成就的宣传,提高朱载堉在国内外的影响。
二、邀请知名剧组编制、拍摄朱载堉专题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使朱载堉走进千家万户。
三、筹建(或扩建)朱载堉纪念馆,通过实物展出、音乐、舞蹈、观众互动、王府餐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育观众对朱载堉及其学术成果的兴趣和爱好,使朱载堉纪念馆成为沁阳人民及来沁客人的向往之地。
总之,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力争将沁阳打造成“世界音乐人向往、朝圣的场所”。
规划局局长 王东煜
我们沁阳是一个千年古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适当增加文化元素,突出沁阳的地方特色;要体现出沁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力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好打造“音乐之城”建设的规划大纲,明确分解各个部门应履行的相关工作,并按大纲要求认真履行。二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多增加一些音乐元素,形成音乐之城的环境氛围。第三,重点培育一部分与音乐相关的产业,在市民中形成特定的音乐氛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对打造“音乐之城”的几点建议:
一、将来的音乐之城建设可以与修复古城墙、护城河相结合;
二、建议把纪念馆建在老城区,现代化的音乐馆建设在沁南新区;
三、将来的馆场建设一定要考虑与周围建筑的协调统一。
发改委
一、建议把打造中国音乐城建设纳入沁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用科学的规划指导音乐城建设。
二、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中国音乐城建设,谋划一批质量高、对接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争取纳入省、国家规划,为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滨河公园位于沁阳区沁南新区,贯穿沁阳市市区东西,建议以沁阳市滨河公园为依托,建设音乐主题公园,沿滨河做音乐雕刻长廊,提升音乐城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