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高新忠
为有广厦千万间,快马加鞭未下鞍。昨日,尽管室外最低温度已降到零下四五度,可在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30个项目工地上,到处是机声轰鸣、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在温县子夏大街东侧127亩土地上,25栋公租房大楼同时露出地面,1100余名建筑工人干劲十足。
在修武县惠民小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工地上,工程车的轰鸣声,搅拌车的搅拌声,工人砌墙的叮叮当当声,宛如一曲曲动听的乐曲。
在武陟县新安家园廉住房工地上,天刚蒙蒙亮,工人们就上工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们前面砌墙,后面支构造柱,然后浇筑混凝土,实行流水作业……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先。安居是一座城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音符,为了让中低收入群众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实现真正的“安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力度强力推进。
按照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的精神,我市分解细化目标,制订了《焦作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节点要求,并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为组长,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保障房建设。主管副市长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导组每周对县市区项目进行现场督察。
同时,我市建立工作台账,从土地供应、前期手续办理、建设资金落实、工程形象进度等方面对每个保障房项目进行细化,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天汇总工程进度并印发通报,每周召开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推进会,每两周进行进度排名并在新闻媒体进行通报,有力地推动了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
政策支撑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我市推出了联审联批手续办理机制,按保障性住房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汇总,分送有关部门限期办理,市棚改联审联批会议督促推进的模式运作,凡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审批事项,不受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涉及审批的相关部门安排专管领导,专人负责,优先评审,限时办结。
联审联批制度实施之后,相关项目单位将审批要件准备齐全后提出申请,县市区棚改办和市棚改办负责人先后对项目单位的审批要件进行初审,并提交市棚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集中审批。在今年第一次联审联批会议上,国土、规划、发改、住建等审批单位在政策范围内,简化程序,特事特办,40分钟内就解决了鑫粮苑小区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确定、焦作贝格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商是否具备联合开发资质等多个问题。原本烦琐复杂的市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审批,因为联审联批制度步入了快速审批轨道。
我市还采取集中办理、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方法,主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搞好服务,大大缩短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批手续办理时间。
市发改委主任陈湘说,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发改委在简化项目审核程序的同时,编制了项目审核手续办理指南,并发放给项目单位,使项目单位一纸在手,一目了然。同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不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列出全部问题清单,一次性向项目单位告知所应提交的资料,使项目单位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由项目单位补充完善后重新申报,确保限时办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响鼓”仍需“重槌”敲。为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今年9月25日,孙立坤就保障房建设作出“八查八看”重要批示,要求由市房管中心对照年度建设目标,负责“查进度,看是否按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任务”。“重槌”响过,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工程再一次全面提速。
今年频繁的阴雨天气严重阻碍了我市各项工程建设进度,修武县惠民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也不例外。“有了困难就要解决,为了工程进度,只能想办法,不能找理由。”该县房管中心主任张利敏昨日告诉记者,在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的前提下,该县对施工计划进一步排实、排细,采取多工种交叉作业、主体工程24小时不停工的作业方式,确保了工程进展如期推进。“经过努力,目前,惠民小区的4号、5号楼主体已经封顶,3号楼二层已经浇筑完毕,1号、2号楼一层已经封顶,我们新开工项目完成施工工作量已经超过了50%的目标任务。”张利敏高兴地说。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我市省定3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按新开工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来计算,基本建成69栋6159套,占计划开工数的38%;主体施工53栋3396套,占计划开工数的21%;基础施工92栋6579套,占计划开工数的41%。